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支付宝钱包推指纹支付 能否掀起移动支付新浪潮?

2014年07月17日 16:17    来源: 今日早报    

  最近,支付宝钱包在国内率先试验推出指纹支付。目前,支付宝钱包用户在三星最新的旗舰机型GALAXY S5上已能率先享受到这一服务。

  这是国内首次在智能手机上开展的指纹支付尝试,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国内移动支付产业从数字密码时代跨入了生物识别时代,而此举也引发了移动支付和智能手机两大行业的关注。

  三星GALAXY S5已可进行指纹支付

  7月份开始,支付宝钱包的指纹支付功能在三星GALAXY S5上“灰度发布”(注:互联网产品一种渐进式发布),用户的手机上陆续收到了系统更新提示。对于新的GALAXY S5用户来说,只需登录三星官方应用商店或是“4G生活”下载安装支付宝钱包后即可享受指纹支付。

  用户要使用指纹支付,首先在三星GALAXY S5手机设置中录入指纹后,打开支付宝钱包,在手机密码栏中开启支付密码,确认用户协议。其次进行短信校验,然后与手机设置中已录入的指纹进行比对,比对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步。

  在指纹比对通过后,还需要进行支付密码的校验才能成功开通支付宝钱包的指纹支付功能。一旦开启,用户在支付宝钱包内进行购物和转账时,不再需要输入繁琐的数字密码,只需拿手指在位于HOME键的指纹传感器上轻轻一刮,支付即可成功。

  但由于服务尚处在试水阶段,据记者了解,目前用户在小额、免密码的场景下才能获得如此体验,指纹支付后续适用范围将逐步扩大,后续市面上其他主流手机厂商也会一同参与进来。

  生物识别将引领移动支付

  其实,对于支付行业而言,采用何种身份识别方式可以让体验更安全、更便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的数字密码,因成本低廉、简单易用,已被广泛使用50多年。然而随着网络病毒、诈骗等黑色产业的出现,由阿拉伯数字和字母组成的数字密码安全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前,就有很多支付业内专家预言过,无论是从便捷性还是安全性方面来看,无密码身份识别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据支付宝的指纹支付专家介绍,相比于数字密码,指纹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和难以复制等特点,安全性更加可靠,黑客和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也很难破解。

  据了解,支付宝钱包在和三星合作的指纹支付方案中,所有的指纹数据都被储存在用户的手机中,不会被上传至云端,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服务器被攻击而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

  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支付行业有一个共识是,生物识别将引领移动支付的浪潮,此番支付宝钱包试水指纹支付,在国内率先开启了移动支付的生物识别时代,这或将是新一波浪潮的开端。

  有用户在网上评论说:“有了指纹支付,即使手机丢失,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也有网友提出了指纹支付识别率的局限性,行内专家对此表示:“手指受伤导致指纹破损、空气过湿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到指纹支付的识别。而一些人从事的职业使得双手长期浸泡在水或化学物品中,如洗衣工、厨师、化工厂员工等,也可能偶然出现指纹无法识别的状况。”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