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618后“尖峰时刻” 京东仓储从容应对

2014年06月27日 11: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京东618后的大考正在进行。

  从京东披露的618单品销售数据来看,今年京东618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订单量记录,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其后续服务系统的巨大压力。仓储是一场大促之后,最直观观察电商应对能力的场所。618高峰刚过,记者来到远在北京郊区的某京东3C仓库,现场直击京东隐秘战线的运作。

  紧张而优雅的仓储系统

  在经过一番严格的安检程序,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都被“没收”后,记者才被允许进入这间巨大的仓储。

  这是一座有着三万平米面积的巨大建筑,存放着超过80万种的商品,进门即看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货架,穿行其间,如同进入一个巨大的迷宫。货架上的商品种类繁多,其中,货品之间的摆放规律,隐藏了京东服务效率背后最本质的秘密。仓库的天花板上,有数个如直升机螺旋桨般巨大的吊扇,它们稳定有力的转动,似乎代表了某种秩序。

  从消费者用手机或电脑下订单开始,到系统确认有效订单,再到订单下传到这个仓库,只有数秒的时间。京东的CMO蓝烨介绍,现在京东仓储的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已经以秒计。

  拿到订单后,拣货员需要穿梭于货架和工作台之间拣货,在高峰期,这些动作都是奔跑着完成的。之后,经过复核扫描,以确保商品出货准确,然后再经历打包流程,贴好外包装标签后,商品就进入了分拣程序。

  在快速运转的自动分拣线旁,多名分拣员来回奔走,将智能系统分发到自己工位的货品迅速而准确地放进一个个黄色的货柜,随后这些货柜将被封装,运往基层的配送站点。仓储主管告诉记者,这条自动分拣线,不仅分拣速度高,而且错误率极低,可以到小数点后好几位,大大提升了分拣效率。从订单下载,到商品分拣完毕,发往配送站,整个过程都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

  一名忙碌的女分拣员告诉记者,去年618,她一个人每天分拣超过5000单,今年这个仓库增加了一条人工分拣线,分担了不少的压力,但618高峰的到来,还是让她有了些许的心理压力。

  她不知道的是,今年为了应对订单量的飞速增长,以及618的订单高峰,仅在北京地区,京东就新开了超过10万平米的仓储面积,人工分拣线的开通是仓储扩充后,更细致具体的应对和准备。

  不远处,人工分拣线旁,工人们密切配合,分拣工作紧张而有序。仓储主管介绍,得益于从春节过后就开始的准备,目前的两条分拣线,每天要处理超过20万的单量,而京东在北京不同规模的仓储就有十数个。

  大型促销,考验的从来都是电商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能力,首先体现在对供应商的把控能力。2013年,京东的GMV已达到1,255亿元,并且还处于急剧的增长通道中,平台效应下庞大的成交规模是其对供应商的号召力的根本所在。而且,今年的618,京东除了在手机客户端、微信“购物”入口、手机QQ入口等全渠道火力全开,还开启了热门品类的多场品牌日,加上开放平台的联合促销、从城市到农村的全区域发力以及明星送货等节日气氛的营造,使得每个供应商都不愿错过这样的购物大趴。这也难怪蓝烨曾自信满满地表示,今年的618,1万多的自营供货商,数万的开放平台商家,几近百分之百参与。

  但是,促销大战,喊喊口号,搞搞营销噱头容易,在民众和供应商的参与热情被点燃之后,仓储物流系统如何做好后续的服务支持,就显得尤为关键。正所谓,先有“红掌拨清波”,才能优雅地“白毛浮绿水”,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也许这部分更为重要。只要看一看,很多电商在一场大型促销之后,动辄出现的爆仓,物流阻滞,快递员和消费者都怨声载道就知道,这些电商水面之下动作并不扎实。

  仓储、配送环节一体化

  “十年一剑,京东最强,华北分拣,只为单狂。”来访者对仓库内的标语,都会不禁莞尔。今年其实是京东618的第十一个年头,从曾经的“红六月”到今日的“618”,回头看看就会发现,每一年618的成交量,在当年看来都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所在,但在第二年就会成为一个常态单量,京东就是在跨越一个个峰值的过程中,完成一次次系统性的压力测试,像一位日益精进的练武者,从最初的气喘如牛,到后来气定神闲,最后让很多跟随者气息大乱。

  京东的秘诀也许就是没有秘诀,抛弃了“急求速成”的练功大忌,俯下身去扎扎实实去逐步建设完善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据蓝烨的介绍,相比去年同期,京东的仓储物流配送人员增长了1倍,运营车辆增长1.5倍,仓库数量则增长了70%。笔者采访的一位京东配送人员证实了这种说法,他所在的站点今年增加了五名同事,而他周围的站点也大多在扩充力量。

  在京东的数据平台上,有一个专门的配送服务实时追踪系统,看起来很像《哈利波特》中神奇的活点地图:大屏幕上,布满了正在移动的小红点,而每一个小红点就是一个正在城市的某个区域忙碌的配送员,点击它就会出现这名配送员带单量和已经完成的单量。想一想每天无数的“小红点”,在一个城市里代表京东跟消费者直接会面,你会由衷觉得京东是个了不得的企业。尤其是,当某个“小红点”微笑着敲开你的家门,送上你下单不久的商品,你再回想那张“活点地图”,感觉就会更加强烈。

  京东自建物流配送系统选择一直备受争议。现在,物流配送环节已然是京东的核心优势之一。而京东物流配送最牛的地方是实现仓储、配送环节一体化。用蓝烨的话来说:“只有京东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在笔者看来,京东的配送队伍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提供稳定的服务那样简单。在京东已经估值数百亿美元,活跃用户近五千万的今天,还有一只庞大的服务团队,可以零距离接触到自己的消费者,感受他们的诉求或痛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保证了京东不因自己体量巨大,而丧失对市场的敏感,失去不断根据消费者反馈去创新的动力。别忘了,电子商务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快速获得消费者反馈,并及时地被企业用于改善现有的产品和服务

  据说,刘强东每天都会关注京东实时的数据平台。现代战争中,一位在上万公里外的作战指挥室的将军,可以直接指挥一名高科技装备的前线士兵。不知道,刘强东在注视那些“小红点”的时候,有没有运筹帷幄的感觉。但也许草根出身的刘强东更喜欢亲身参与实战。今年618,刘强东再次披挂上阵,亲自骑着三轮车到一线送货。有人说,这是作秀,但我更愿意相信,一个身家数十亿美元的企业大佬,还愿意经常跟基层员工一起,去亲身接触支撑起京东大厦的普通消费者,非常难能可贵。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到另一家电商巨头阿里。筹谋上市的马云,正在忙着圈设一个越来越庞杂的“阿里系”。我们先不说,这种“造系”过程所依赖的阿里模式对零售份额的占据还能否持续,当不断膨胀的阿里系,逐渐飘向云端,开始以神的姿态俯瞰众生时,它还能记起当年的淘宝之所以勃兴的源起吗?我们只要看一看,有多少阿里的高管,还能真正接触它们的直接顾客——店主和供货商,更遑论去接触他们的间接顾客——终端的消费者了。在这样的状态下,阿里主业经营越来越常规化、保守化,就不足为奇了。这与其说是阿里的战略选择,不如说是企业惯性运行下的无奈。

  不得不说,阿里的徘徊给了以真实可感的服务创新为标志的京东进一步做大的机会。今年的618,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据说京东专门为大家电商品准备了超过4000辆配送车辆,以及5000多名空调安装工程师;客服方面,位于各地的京东电话和在线服务人员,比去年同期增加90%;京东也已经完成对易迅原有仓储物流的整合,将其纳入到京东物流体系中;京东甚至为所有站点都准备了大型“帐篷”,以应对不同区域的雨水天气,确保客户货物安全。这些都是多年实战的经验总结。

  当然,多年的618,京东积累的不仅仅是经验,还有海量的消费者数据。通过对客户数据智能化的分析整理,将可能极大地提高仓储配送系统的效率。在这方面,美国亚马逊的仓储系统堪称行业典范,其看似混乱无序的货架,其实隐藏了最精确的消费者分析逻辑,颇得大数据之精妙。一直将亚马逊作为对标的京东,也尝试根据自身积累的历史数据,定期调整货架摆放,提高仓储人员的分拣效率,比如今年一些热销的“世界杯商品”,可能会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在货架上。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