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融360CEO叶大清:五万个理财产品如何选

2014年06月20日 07:2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侯云龙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类“宝宝”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激发了普通用户的理财需求,大众理财时代正在到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理财产品多如牛毛,如何穿破营销的重重迷雾,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产品?用户又如何在提高收益率的同时又能控制风险?融360C E O叶大清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利用金融搜索服务,对理财产品进行搜索和比价。

  海量理财产品令投资者迷失

  叶大清介绍,融360的搜索请求显示,除了中小企业主对贷款的需求外,普通的用户同样有着巨大的金融需求。他介绍,截至2014年4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到13万亿元,理财产品品种将近5万个;2013年网贷平台突破千家,到2014年5月份,全国P2P网贷使用人数日均达到4 .90万人,贷款余额640亿元;截至5月底,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已多达59款。在个人理财上,这给普通用户提供了更多理财选择。

  但是,面对如此喧闹的理财市场,很多普通投资者或感到无所适从,或索性随大流。

  “融360理财的调查数据显示,至少超过40%的人群还定格在将钱存银行活期或定期的概念上,理财观念的保守使得中国家庭收入缩水严重。工资在银行活期账户里只有年化0 .35%微乎其微的活期利息。假设可理财资产为100万元,中国白领家庭每年因理财不当的损失最多可达2.6万元,加上通胀损失则为5万元以上。目前普通消费者理财手段依然比较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网点、朋友推荐、网上查找三种方式获取理财产品。融360的调研还发现,在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用户中,有超过80%的用户只知道银行客户经理推荐的产品,其他产品基本没关注过。”叶大清介绍,通过对融360的数据分析,他发现尽管国内个人理财渠道越来越多,但普通用户在实际理财中,仍会把钱放在活期存款等有限的渠道或产品中。

  叶大清表示,即便是理财意愿强烈、有理财能力的年轻消费者,也容易受到营销宣传攻势的影响,缺少主动的产品选择和甄别能力。例如很多人只知道余额宝,别的产品有什么、收益是多少根本不清楚。去年6月余额宝轰动面世,收益率在今年春节前夕达到了6.76%高点后逐步回落,而如今银行推出的大多数“宝宝”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直坚挺在5%以上,融360平台各款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的平均值达到5.24%,超过了银行5年定存收益,以10万元为例,年收益可达5240元,余额宝在“宝宝军团”中的收益率只是中等水平,年收益为4877元,但大多数用户仍只知道余额宝。

  理财搜索和比价服务助力投资决策

  面对海量的理财产品,叶大清认为,在没有足够金融常识的前提下,普通用户想要做到合理理财,就需要理财搜索和比价服务。通过这些免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用户可以快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决策。

  据了解,2013年开始市场上陆续出现第三方的理财产品查询平台,例如网贷之家、网贷天眼等主攻P2P产品的搜索比较,但是互联网理财、银行理财目前还没有专门做信息归集和查询比较的平台,这就使得用户在理财过程中,很难做到合理理财。而正是看到巨大的用户需求,原本一直专注于贷款和信用卡搜索的融360适时地推出了理财搜索服务。

  由于不同用户的理财需求各有不同,采取的理财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更需要通过理财搜索和比价等金融搜索服务来帮助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理财决策。融360的调查数据还示,目前国内个人理财用户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守旧型,发了工资就去定存,主要是年龄偏大或不熟悉互联网的人群;精打细算型,手里有数万闲钱就去存“宝宝”账户,享受超活期存款十几倍的收益快感,多是对互联网或智能工具熟练应用的25-45岁之间的年轻群体;大款型,手头资金充裕,选择面较广,定期、银行理财、互联网理财,随心所欲,但有时在选择定期或银行理财产品后,造成资金都会被锁定,不能随意支配;冲动型,手头有几千到几十万不等的闲钱,哪里收益高就往哪里投,不太考虑风险和流动性;激进型,紧盯各网贷平台的“打新族”、抢标族,凑齐一笔资金抢夺营销期的高收益率产品,并在短期内想办法撤出。

  叶大清认为,尽管类型不同,但对于每一类用户而言,其实不缺理财产品信息,缺的是辅助决策的有效信息。因此,用户需要利用金融搜索和比价等互联网服务,来做出明智、安全的理财决策。他以挑选P2P类产品为例,分析了哪些辅助信息会对用户的最终决策起到帮助。他认为,由于P2P类产品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金融搜索服务需要实时更新各网贷平台的监测数据,每天播报成交量、投资人数量等信息,一旦有不正常波动,用户次日就能看到;其次,需要多角度综合比较各类产品,包括当前标与同平台平均数据的比较、与网贷整体平均数据比较等;第三,需要资深网贷投资人员对网贷平台做调研分析,依据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并能够为用户精选经营年限较长、背景实力较强、风险适中的网贷平台;最后,必要时还需要资深网友撰写评测文章,分享实战体验。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