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关前受阻 沪指终结连阳走势

2014年06月18日 16:30    来源: 羊城晚报      吴海飞

  沪指在连拉六阳后,在2100点整数关口前昨日迎来大幅调整。由于央行否认降准扩容说法,金融股带头调整,地产、煤炭、钢铁等板块也跟随向下。题材股方面同样迎来大幅回落,前期热门概念智能穿戴、航空航天、次新股等跌幅靠前,仅有石墨烯、核电核能等少数概念板块飘红。市场人士指出,周三新股上网发行,对市场仍存压制,短期连续上行后或存在一定回调风险。

  系列利空引发回调

  昨日消息面上利空较多。首先是6月16日正式实施年内第二次定向降准,同时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分别被允许降低0.5个百分点,招商银行也在此次降准之列,被市场解读为央行定向降准扩容;但当天下午即被央行予以否认,称降准对象是符合条件的多类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央行有意继续引导稳健货币预期让市场透支利好,为金融股的顺势调整埋下伏笔。

  此外,率先披露的5月外商投资数据不佳。商务部数据显示,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6亿美元,同比下降6.7%,增速创16个月新低。而今年1-5月,国内资金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08.1亿美元,同比下降10.2%。而部分新股从周三开始申购,给A股市场注入活水,带动相关题材活跃的同时,也将分流市场资金,让资金面承压。

  在多重利空冲击下,沪指上周以来的六连阳走势被终结。开盘沪深股指均出现一定幅度低开,此后由于银行、保险等金融股走势低迷,拖累沪指一路下行,随后维持振荡整理。午后开盘沪指再度走低,一度跌近1%,伴随着天津本地股启动,沪指跌幅收窄略有上攻,但力度较小,直至收盘维持窄幅波动态势。截至收盘,沪指报跌0.92%,深成指跌1.15%,创业板指数跌1.30%。

  短期或有调整风险

  沪指六连阳加上宏观面和政策面的配合,市场似乎正迎来新的起点,但正当市场普遍乐观之时却遭当头棒喝。

  巨丰投顾郭一鸣认为,从趋势上看,在前期政策刺激下,市场得到有效支撑,而随着经济企稳的预期,股指也走出一波反弹行情。但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后期是否还有新政的刺激是大盘能否再度走高的关键因素,而在没有大规模刺激的背景下,大盘上行空间较为有限。此外,周三开始新股发行,对市场仍存压制,短期连续上行后或存在一定回调风险。但此种情况下,伴随新股的上市,打新以及对于新股涉及的创投、参股概念等或成为短期市场新的热点。

  国信证券研报表示,当前受益于政策定向宽松力度加大和经济企稳预期的共振,市场反弹在犹豫中展开,建议投资者把握当前的重要时间窗口。但是,受制于宏观基本面远虑及资金面存量博弈的因素,反弹高度将有限,中国经济及股市的慢熊节奏并没有改变。因此,已经展开的反弹依然是投资者减仓的良机。

  广证恒生首席策略分析师袁季则指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低增长、低通胀的“双杀”阶段,回顾历史,2008年以来上证综指在“双杀”期间调整幅度均在10%以上,预计下半年上证指数主体将在1850-2200点的区间内运行。袁季表示总体上看淡创业板1350点以上的空间,同时密切关注一线成分股走向及成长股证伪的考验。(羊城晚报记者 吴海飞)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新股盛宴今开席 发行价低或连涨      2014年06月18日
  • · 市场环境向好 新股表现可期      2014年06月18日
  • · 四新股平均市盈率低于20倍      2014年06月18日
  • · “地板价”发行四新股今日申购      2014年06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