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地震!最严同业整顿大幕将启

2014年05月17日 07:30    来源: 广州日报    

  五年规模增2倍多引来整顿 央行银监等五部门发文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

  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日前联合发文,以18条意见规范银行同业业务市场,多项规定直指同业业务要害,被银行资金部门人士称为“地震来了”。

  分析认为,该文是近年来监管机构关于同业业务整改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文件,文件定义了同业业务的五种类型,堵死了金融机构利用虚假业务形式掩盖真实业务本质的道路。

  此外,由于新规涉及银行同业规模难扩大、业务到期后不得展期、买返业务受限等多种情况,业内也指出其将带来资金价更高、银行收入下降、 吸储压力更大等多方面的影响。

  昨日,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18条意见规范银行同业业务市场,被业内称为是同业业务新规。

  银行“跳楼的心都有了”

  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初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纳入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元增加到21.47万亿元,增长246%,是同期总资产和贷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纳入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负债从5.32万亿元增加到17.87万亿元,增长236%,是同期总负债和存款增幅的1.74倍和1.87倍。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杨驰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通知是近年来监管机构关于同业业务整改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文件,反映了监管机构对于同业业务规避金融监管、影响宏观调控效果的忧虑,“通知定义了同业业务的五种类型,明确要求将同业业务交易归入相应类型,堵死了金融机构利用虚假业务形式掩盖真实业务本质的道路。”

  由于整顿通知发得突然,多项条款都让银行业内人士称“跳楼的心都有了”。“(新规)下午四时多发布,大额系统时点就关闭了,很多行的业务都留到下周一,到时候再做可能违规了,今天赶业务又来不及了。”某银行资金部人士昨日如是向记者表示。

  五部门发文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内容

  1.金融机构应当将同业业务置于流动性管理框架之下,控制好流动性风险。

  2.金融机构应将同业业务纳入全机构统一授信体系。

  3.金融机构不得办理无授信额度或超授信额度的同业业务。

  4.金融机构同业借款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业务到期后不得展期。

  什么是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

  泛指商业银行同业之间的业务。它是以同业资金融通为核心的各项业务,近年来逐渐兴起。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业务。

  市场对本次整顿的解读

  1

  同业规模难扩大

  资金价更高

  “对同业业务提出期限要求,到期后不得展期,防止同业资金到期后不断滚动,沦为事实上的长期贷款。”杨驰认为。

  分析称,央行对银行同业业务管控严格了,会直接导致资金成本提高。

  “银行将业务从表内转到表外,就可以不占规模,但如果这一块被转回表内,业务就做不大了。”上述资金部人士表示。

  2

  买返业务被限 银行收入下降

  “三方以上的交易不得纳入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杜绝了以往同业业务中盛行的‘过桥银行’和‘过桥企业’的做法。”杨驰认为。分析认为,银行贷款规模超了以后,一般是将一些贷款打包卖给别人,然后承诺一段时间后买回来,但以后银行不能通过买入返售糊弄监管了。

  “目前买返业务很多涉及企业融资,现在堵死这条路了,只能做承汇、央票,会大幅降低银行业务收入。”上述资金部人士称。

  3

  规范银行间风险 吸储压力更大

  “这个文件在我看来,是规范银行间风险,银行间同业往来的资金基本都是信用担保的,但很多是千亿级别。”某银行内部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调整,对同业业务做得大的几家银行波及会更大。

  不过,也有声音认为,“规范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倒闭风险。”广州民信投资执行董事廖伟华表示。分析认为,未来看,资金紧的银行压力更大,有钱的银行日子更好过,而银行间对吸储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