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网购返利猫腻多风险高 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2014年05月07日 07:53    来源: 钱江晚报    

  看着账户上躺着一大笔钱,却没办法提现,这样的滋味换谁都不好受。最近,杭州消费者陈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无奈。

  今年2月份,一家名为“51返利网”的网购返利网站,在其官网上推出了一项活动,广告声称通过该网站导购去苹果官方商城购物,售价为5288元的苹果iPhone5s手机可以获得约528元的返利。如此之高的返利额度,让陈先生和另外四个朋友动了心。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提现完需12年

  网站称工作人员沟通出错

  今年2月,51返利网官方推出了一项活动,通过该网站去苹果官方商城购物,包括iPhone、iPad等全系列产品均返10倍F币 (51返利网虚拟货币,100F币价值为1元)。

  陈先生折算了一下,按照活动的力度,购买一部售价为5288元的苹果iPhone5s手机可获得约528元的返利,他便和另外四个朋友凑起来购买了价值1500多万元的苹果商品,并期待着3月31日前能得到返利。

  “朋友是做苹果生意的,1500万实际上也就是3000部手机。手机几天后就拿到了,也都销售出去了。”陈先生经营着一家淘宝店,主营苹果类产品。昨天,陈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51返利网与苹果官网的这一合作引起巨大反响。该网站的一则宣传信息显示:2月12日至14日,在51返利网的“超级返”频道购买苹果iPhone/iPad全系列产品,网站将提供总额超过千万元的补贴。

  但是,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和朋友加起来应能拿到返利网高达150万元的返现,但事实上根本无法兑现。“当时广告页面写的是5288元返528.8元,但实际返回来的是F币,我们并不知情。”

  网站接下来的处理方式让他大跌眼镜。在该网站官网提交兑现申请,每天只能用50000的F币兑换50000个集分宝,100集分宝相当于1元现金,兑换后需两到三个工作日才能到账。

  一个月下来,陈先生提取到的金额还不到1万元。陈先生自己的两个账户里返利折合下来是79万元,按照每天500元的限额计算,79万元要全部提取完至少需要12年。

  由于金额较大,陈先生和朋友多次联系了51返利网客服。4月26日,他们终于收到了反馈意见: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支付宝一次性提完,但是用户需要支付6%的手续费;第二种方式则是用F币购买京东、易迅等网站购物卡,然后去买黄金等保值物品或出售,且这一操作并非用户实时可以操作。

  随后,陈先生向媒体热线投诉。随着媒体的介入,昨天,51返利网与陈先生对账户剩余的79万元提现问题达成一致,网站称当初是客服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出错了。

  昨天记者与返利网在线客服人员咨询时,对方仍明确表示每天的返利提现限额就是50000F币(相当于500元)并强调这是受制于支付宝的相关规定,建议换成优惠券、礼品或者电话费等其他物品,没有兑换限制。“这实际上与消费者期望返利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了,无法直接兑现。如果是优惠券的话,是诱导消费者进行二次消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律师说法:

  涉嫌霸王条款与虚假宣传

  事实上,返利网属于“第三方返利导购平台”,通过引导消费者到与网站有合作电商网站购买商品。交易成功后,商家向返利网支付一定比率的佣金,佣金中的一部分以返利形式返还给消费者,一部分佣金作为公司经营收入。

  这种看似“双赢”的模式,存在多种风险,其沉淀资金去向不明,且返利周期、金额出错、提现设限等问题正在不断被暴露。

  就在去年7月份,国家工商总局曾公布《九类典型网络商品交易违法行为》中指出,点名返利网“利用格式合同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侵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要想获得返利,必须接受网站制定的 《返利网用户使用协议》,这其中存在不少陷阱。

  国家工商总局指出,返利网制定的协议存在当事人利用格式条款免除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保证责任的行为,以及存在当事人利用格式条款免除因违约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的行为。

  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传媒法务部副部长陈晓璐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在宣传推广中使用的人民币概念,最后却变成了虚拟货币,而在提现等方式上设置一些不曾提前告知的门槛,这些做法涉及霸王条款和虚假宣传。而在注册会员时点击同意的格式合同,与消费者最终下单购买应产生的合同不能混同,真正产生购买和返现时,网站有义务说明清楚相关条款。

  陈晓璐律师也提醒消费者,在返利、团购消费完成之后,尽量做到截屏保留交易页面等有效信息,以便后期维权提供辅助凭证。另外,还要小心第三方支付中的资金安全。

  提醒

  返利猫腻陷阱多,请擦亮眼

  所谓返现是个诱饵。但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想法,大多数消费者不抗拒返现小利的。返现小利背后往往隐藏着猫腻,看看这些伎俩:

  1、延迟返还

  在实际返还的过程中,返还出现延迟的现象比较普遍,延迟到一个季度甚至半年才返现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规模不大的返利网站。

  2、克扣返利

  当用户下单的时候明明看到某商城的返现比例是20%,在用户返现等待确认的期间,返利网站降低了该商城的返现比例到10%,等用户拿到返现时已经按调整后的10%计算,中间的10%返利差额就被返利网站吞掉了。

  3、设置兑现关卡

  返利网站也会想尽办法诱使用户不断地通过其返还渠道上网购物。

  4、设置返利门槛

  一些网站常变相扣减用户应有的返现金额,最常见的一种伎俩是“订单追踪失败”。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