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银行绿色信贷:监管口径下规模占比多为个位数

2014年05月06日 06: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毛宇舟

  兴业银行虽然在绿色经济领域贷款余额总量上只有1780亿元,但其绿色信贷余额占到了全行贷款余额的13.1%,是当之无愧的绿色信贷的领头羊

  自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正式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到如今已经过了五个年头。在这几年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规则与数据口径,各家银行的数据基本上都各行其是。2013年,银监会对于绿色信贷口径有了明确的统一规定,各家银行的真实状况也逐渐浮出水面,多数银行个位数的绿色信贷占比着实难言乐观。

  绿色信贷口径一度不统一

  事实上,监管层对于绿色信贷的重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2012年2月,银监会下发了《绿色信贷指引》,其规定,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绿色信贷执行情况纳入内控合规检查范围,定期组织实施绿色信贷内部审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落实激励约束措施,确保绿色信贷持续有效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公开绿色信贷战略和政策,充分披露绿色信贷发展情况。

  这份《指引》在当时也被银行作为了参考的蓝本,遗憾的是,《指引》并未对具体指标进行要求,条款内容仍显模糊,这也给了银行“漂绿”的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提出了“打造绿色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口号,光大银行在2010年与北京环境交易所签订了《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由此成为国内首家碳中和银行;招商银行在2010、2011连续两年获得由《首席财务官》评选的“最佳绿色银行”殊荣;浦发银行也多次表示日常经营中努力建设环保型企业、倡导绿色环保的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

  然而,绿色信贷口号的背后,仍有着很多的不尽如人意。例如,2010年紫金矿业因“福建汀江污染事件”被环保部门罚款近一千万元,企业因此也被社会舆论进行谴责,但是,为其提供贷款的六家上市银行却没有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此前,绿色流域、创绿中心、天津绿色之友、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等十家机构共同发布的《绿色信贷排名》报告也证实了上述情况,“各银行披露的有关‘两高’贷款的数据类型不尽一致,有的银行披露了‘两高’贷款余额,有的银行披露了退出‘两高’行业的贷款金额,有的披露了‘两高’类贷款占比情况,有的披露了因环保因素否决的贷款笔数,使得‘两高’数据交叉混淆,难以统计。”

  “虽然有些银行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声称,贯彻低碳金融和绿色信贷政策及增加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但并未见其制定任何与环保或绿色信贷有关的政策”,一位参与编写《绿色信贷排名》的专家指出。

  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也曾表达类似的观点,由于缺乏具体、统一的行动标准,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具体实施工作难以下手,只能按照各自的理解制定绿色信贷的方针、政策、战略、制度、流程和产品。

  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叶燕斐则在某论坛上强调,要尝试建立绿色信贷统计,使绿色信贷的量可量化、可核实、可报告,“不能说我做多少就是多少,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统计标准,让大家来测试、来量化、来报告”。

  真实数据比拼

  2013年11月,全国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在福州召开。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要加快建立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确保绿色信贷持续有效开展,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共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尤为重要的是,《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也在这次会议中制定出来。统计制度通过归纳分类,明确了12类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的绿色信贷统计范畴,并对其形成的年节能减排能力进行统计。

  也正是基于上述《制度》,各家银行真实的绿色信贷状况得以显现。据各银行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工行向绿色经济领域贷款余额为5980亿元、中国银行为2587亿元,建行为4883亿元、农行则没有披露相关数据。

  其中,工行绿色信贷余额占全行总贷款的6%,建行占比为5.6%,中国银行在四大行中占比最低为3.4%。而在有披露数据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虽然在绿色经济领域贷款余额总量上只有1780亿元,甚至不足工行的三分之一,但其绿色信贷余额占到了全行贷款余额的13.1%,是当之无愧的绿色信贷的领头羊。

  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招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1163亿元,全行贷款余额为21970亿元,绿色信贷占比为5.2%,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1521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比例为8.6%。平安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111.61亿元,占比仅为1.3%。此外,光大等银行则没有披露相关数据。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以前银行上报的数据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径来,如今则有监管的统一指标,许多此前“数据失真”的银行怕是难以遮掩了。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某银行在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写明,截至(2012年)年末,环境友好及合格类公司客户贷款余额占全部公司客户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99.9%。其中,投向绿色领域的贷款余额占比为10.18%。而在今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该银行则对2013年的绿色信贷余额与占比只字未提。

  一位城商行的信贷部客户经理向记者透露,高耗能、产能过剩的企业很多都是数十亿元规模、乃至上百亿元规模的大企业,资金实力雄厚,银行也争着与这样客户做业务,首先业务量大,一单抵得上数家小企业;第二资金流在企业运营好的时候很稳健 ,而且你不做也有其他银行做,银行很难舍得放弃。

  然而,即便银行有再多的困难,在监管层看来,绿色信贷的推行迫在眉睫,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表态,“对于小钢厂的淘汰,一个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去淘汰产能,再有是在信贷政策上,对过剩的产能采取严格控制的方式。还有绿色信贷的要求,对于一些高污染的、高耗能的企业,要实行环评的一票否决制,如果环评不达标的话,银行是不会给贷款的”。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