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私募“长子”未现优势 无明显超额收益

2014年04月11日 09: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好买基金 冯梓钦

  私募基金研究中往往会有种感觉:“私募管理人成立的首只产品”会更加受到重视,业绩表现会更好。从逻辑上讲,首只产品相当于“长子”,代表管理人的脸面,“长子”的同期业绩是否好于其他产品呢?

  据我们统计,53.94%的私募管理人的首只产品的超额收益为正,55.12%的私募管理人的首只产品的超额收益大于或者等于0。全部私募管理人的首只产品的超额收益的平均值为0.58%。

  首只产品的超额收益为正的有137家,平均超额收益率为5.87%;首只产品的超额收益为负的有114家,平均超额收益率为-5.77%。

  以上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私募首只产品没有显著超额收益,不比兄弟产品好多少。我们将各个私募管理人按照首发私募的成立日按年份分类统计,发现指数点位和首只产品的超额收益无明显相关性。但2012年、2013年首发的产品存在一定超额收益,平均超额收益分别为6.92%、8.42%,这两年的私募管理人样本数分别为43和26,占全部样本的比重分别为16.93%和10.24%。

  2012年,超额收益为正的19家,为0的1家,为负的23家,占比分别为44%、2%、54%;2013年,超额收益为正的17家,为0的2家,为负的7家,占比分别为65%、8%、27%。

  统计结果说明,2012年成立的私募首只产品业绩表现普遍低于兄弟产品,而2013年成立的私募首只产品业绩表现普遍高于兄弟产品。

  逻辑上这一现象也容易理解,2012年市场单边下跌,2013年出现中小市值成长股的结构性牛市,私募产品新成立时往往会希望打出一个安全垫,单边下跌导致安全垫不足,仓位长期低位,难以有所表现。而结构性牛市使得首只产品的仓位可以较快提升,持股成本也较低,能够产生超额收益。

  统计结果表明,私募管理人的首只产品同期业绩与兄弟产品相比无明显超额收益,很多私募管理人对旗下多产品采用复制策略的方法,因此投资者对同私募管理人旗下的同类产品不必刻意区分,优秀管理人的新产品和老产品一样值得认购。


(责任编辑: 史博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