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第三方理财机构随之兴起,把一些高端复杂的金融产品纷纷降低购买门槛,推送到普通投资者面前,号称年化收益如何“诱人”,吸引不少投资者把低风险的存款取出,保险退保,转投“收益诱人”的第三方理财产品。不过一些第三方理财产品在销售中一味强调收益,隐瞒风险,当出现资金链断裂后,让不少投资者资金上遭受了重大损失。
盲目追收益 风险莫忽视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是投资的基本规律。如果遇到一个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远远高于定期存款、保险、基金等中低风险的投资工具,购买门槛又很低,而且销售人员还承诺保本保收益,这时投资者就要小心了。而一些投资者因此中断其他低风险投资,转投向这样的“高收益”产品,更是有可能遭受双重损失。
首先,中断现有投资必然会产生损失。相比与第三方理财产品宣传的高收益,很多投资者可能不在乎提前取出定期存款所损失的利息。但是对于投保人而言,退保所产生的损失会更明显。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的寿险保单,持有至满期不但享有保障,而且能通过分红实现保值增值,然而提前退保只能获得现金价值,甚至可能低于所缴保费,更是损失了缴费期间的时间价值。
与此同时,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风险不容忽视,潜在损失更为巨大。普通投资者如果片面追求金融产品的高收益,不理解或不关注相关产品的资金去向和具体运作模式则风险较大。
审资质看合同 避免被“忽悠”
为了避免被“忽悠”,投资者事先要考察销售理财产品的机构和销售人员资质。不同于保险、银行、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第三方理财机构是纯中介机构,代理销售各类理财产品。考察销售人员的资质同样不容忽视,如有人以保险公司的名义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那么投资者只需致电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热线,即可核实销售人员的身份和产品的真实性。投资前仔细阅读,看懂合同同样能防“上当受骗”。如果有销售人员承诺其产品保本且保高收益,投资者就要仔细看看合同条款了。通常理财产品条款都会明文标识收益为预期收益,也就是不确定的,即使有销售人员口头承诺,一旦发生亏损也不会兑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