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业现代化政策春风劲吹 推动农机流通行业二次腾飞

2014年03月10日 07:12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2014年,借农业现代化政策春风,农机流通行业再次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前提是农机流通行业的良性持续快速发展。

  1月,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增加“三农”支出,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

  多位行业人士据此解读称,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水平将超过2013年的217.5亿元,预计达到230亿元规模,拉动农机市场销售份额超过750亿元。

  事实上,当前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2013年度,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59%,平原机械化水平估计在70%左右,达到农机化发展中级阶段,而丘陵山区的农机化水平在部分省份仍不足40%。在欧美日等国家,农机化水平已经达到90%。

  《农机质量与监督》杂志主编朱礼好指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意味着我国农机化发展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农机行业以及农机流通行业作为朝阳产业成色十足。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继续推动,农机流通市场将迎来第二次腾飞契机。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利好农机流通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同时,被市场热炒的“土地改革新政”与之遥相呼应。

  自2012年以来,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在全国遍地开花。到2013年1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农民合作社达98.24万家。可以预见,随着土地流转加速,未来组织化客户将成为农业主流客户群体。

  这对农机市场需求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将大大有利于农机流通行业。

  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农机产品本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新型农机产品的刚性需求将逐渐增多;农机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也将加快步伐。更重要的是,客户的需求将从产品本身向更多元化的服务方向衍生。例如,从农场规划、建设,从育秧到耕、种、收乃至烘干及仓储、配送等,从机具维修到管理、操作、维修的整套培训等,组织化客户需要的全程化解决方案。而这样多元化的需求,为农机流通规模化、连锁化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全新机遇。

  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利好农机流通

  此外,去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有专家已经表示,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权益,将是未来几年的农业改革工作重点。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重于泰山,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将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

  去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引起了农业机械相关人士的关注,《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

  据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相关行业将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高标准农田规划的逐步实施,农机流通企业作为参与环节,将明显受益。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