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信息消费成产业蓝海 商界大腕加紧布局

2014年03月06日 07:2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编者按:昨日(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表示,“要促进信息消费”。中国信息消费领域的大佬们,正结合自身企业的优劣势,引领公司在信息消费市场细分领域开疆拓土。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欲通过补缺移动互联、电视互联来反哺苏宁云商的O2O大业;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则以“行业饱和时做加法”来引领联想逆势突围;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则向华为人高喊“云计算是电信业下一场战争”,以指明未来方向。近日,他们相继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面对面畅谈他们突破行动背后的商业逻辑。

  《《《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的“端”逻辑:补缺O2O移动端 打通任督二脉

  移动电商已渐成2014年电商大佬们口中最火热的词之一。马云高喊:“今年阿里AllIn移动电商”。另一位电商大佬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同样将移动电商作为苏宁战略凸显年的重头戏。不过与马云在移动电商的平台争夺方式不同的是,张近东的移动电商布局,更多的是“端”逻辑,即通过补缺手机互联、电视互联的消费端,以更好地与原有的PC互联端、门店端形成融合,以完善O2O闭环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近东的提案同样围绕时下火热的O2O而展开。

  消费“端”扩围

  张近东今年共提了5份提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份便是《加快移动商务应用,引导零售O2O转型产业》。

  3月4日,张近东在记者参加的小型媒体沟通会上特别强调:“提案都是我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感受。”事实上,张近东无意中透露了苏宁今年消费端扩围的经营战略。

  记者注意到,2月中旬,苏宁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再次调整,将原来负责线下实体门店经营的连锁平台经营总部,和负责线上苏宁易购经营的电子商务经营总部进行整合,成立新的运营总部。在运营总部下面,专门成立了移动购物事业部和家庭互联网事业部,以推动移动电商的发展。

  记者在与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沟通后获悉,过去,从大的范围来讲,苏宁主要有两个“端”渠道,即线下门店渠道和PC互联网渠道。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端开始延伸出移动互联网和电视互联网。

  孙为民认为,2014年,从顾客对渠道入口的粘性角度来看,“手机互联、电视互联有可能会超过PC互联。当然中间得分不同群体来说,一般来说,年轻人、职场人士等,手机互联对其的影响较大,电视互联对其影响不大,而对于居家人士,电视互联这块对其影响更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PC端便利性不足导致其对电商的劣势愈发明显,手机互联、电视互联等两个端对消费者的入口粘性正在逆势上扬。正是基于此,张近东在2014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强化电视互联端和手机互联端的建设,比如收购PPTV。

  与马云强化争抢移动电商“平台端”的方式不同的是,张近东补缺手机互联、电视互联的“端”思路在于:首先,补缺手机互联、电视互联后,更能以全渠道的方式尽可能大地覆盖消费人群;其次,移动互联技术让O2O变得更加可操作和丰富,能更好地与原有的PC互联、线下门店两个端融合;第三,手机互联、电视互联两个端的建设,利于苏宁完善消费者账号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支付、社交、互联网金融等延伸产品植入,对消费者形成一种深度粘性,以打造自己的生态圈。

  据记者了解,苏宁内部相关团队正就两个问题进行深度细化:一方面,在PC端商品、流程、页面呈现方式、编排等基础上,研究电视互联、手机互联两个端所对应的特定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然后根据此来制定相应页面呈现方式和特定的产品营销模式;另一方面,研究上述两个入口端与PC端,尤其是线下门店端的融合问题,从而打通苏宁020大业的任督二脉,以形成020化闭环互动。

  强化O2O闭环化落地

  3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与张近东的沟通中,他一直在强调一个逻辑:2013年对于苏宁来说是个战略布局年,2014年则是苏宁的战略凸显年。年初,张近东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苏宁的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我再给大家6个月时间,要见到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身为政协委员的张近东今年提交的5份提案,也完全围绕零售商生态圈建设以及O2O化的逻辑,比如《赋予电子发票同等法律效力 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提案,意在良化电商购物环境;《保护母婴食品安全要建立全流程追溯机制》则对准母婴食品全供应链的优化;《信息安全要将保护个人隐私纳入法制轨道》则意在为电商交易和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护航;《提议把产业的互联网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呼吁加快移动商务应用,引导零售O2O转型》皆对准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和020化转型问题。

  2014年,仍在转型路上的张近东,核心追求已从“布局”转向“成效”。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