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挑刺”互联网保险也是一种呵护

2014年02月27日 07: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冷翠华

  跨过热闹的互联网金融元年,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正迈向纵深。在互联网保险领域,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大家对这片待垦之土期望极高,同时,业界人士也普遍认为,目前互联网保险还处在“幼年”阶段,需要各方给予精心呵护。

  确实,一个市场的成熟需要花时间去培养、去呵护,对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要包容。不过,笔者发现,有部分人认为呵护就是只能肯定不能质疑,只说成绩不说问题。其实,只有当正反意见都得到充分表达时,才能使得互联网保险这个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应该说,“挑刺”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呵护。

  2011年到2013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保费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201.68%,到2013年年底,险企的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约291.15亿元,但与整个保险行业约2万亿元的整体保费相比,其占比仅为1.5%,足以说明其底子还很薄。

  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已然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也不为过。正如在余额宝推出之初,谁也没料想到,其规模从0到2500亿元仅用了200多天,而从2500亿元到4000亿元,只用了大约30天。泰康人寿的“求关爱”保险的传播速度也超出了设计者当初的预期。因此,对互联网保险的研究不能只看状,对未来的发展,多设问,多准备,只会有益无害。

  “现在的网销产品大多数同质化非常严重,将来怎么走差异化竞争路线?”“网销的诸多产品为理财型产品,如果理财收益不符合人们预期造成大面积退保,公司对现金流压力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网销一哄而上,会不会造成人们‘审美疲劳’?险企触网是否足够理性?”“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渠道费用优势将消失,如何应对?”面对这些问题,有人避而不答,有人表示公司自有精算体系,无需外界担心,也有人表示随波逐流纯属无奈之举,“别人有的自己不能没有”。就比如,一家险企负责人在面对“如何应对给付风险”的问题时,就以“现在网销规模占比还很小,不必担心”作答,无疑,这是在以一种静止的心态来看神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

  可以说,上述问题正是不少保险公司在“触网”时心中的刺,或者说看到了刺就在前方,却无法抵御冲击市场规模、扩大份额的诱惑,尽管有人“挑刺”,他们还是选择问题到了眼前再去想办法解决。

  不可否认,目前,险企在互联网领域涉足不深,对其发展特点、规律及未来走向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在某些方面,“摸着石头过河”在所难免。不过,对那些能够预见的问题险企应有高度的重视和足够的准备,把大家的“挑刺”视作一种提醒,另一种形式的呵护。尤其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有再多的准备也不为过。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