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董少鹏:营造“财富正效应” 改变中国股市扭曲现状

2013年12月12日 07: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在投资者热议正在进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判将有哪些利好措施出台之际,沪深股市昨日出现跳水行情。虽然一日行情并不能反映市场的总体趋势,并且连续上涨之后有所回落也实属正常,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下跌幅度达到1.49%和1.69%,仍然值得引起重视。笔者认为,此次下跌并非实质性利空所致,而是市场供需的自发调节,行情将蓄势再起。

  首先,所谓美国QE3缩减影响全球流动性和国内市场资金面紧张的说法,显然被过度夸大了。

  昨天午后大盘加剧下调,就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QE3退出预期加大了投资者的担忧。笔者认为,这个借口并不扎实。无论美国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在后危机时代控制货币供给早已是共识;在操作层面,即便美联储宣布QE3退出,其也会出台相应替代政策,确保美国自身经济增长的合理货币需要。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固然要看美元的眼色,但也要维护自己的货币主权,不会放任所谓的美元大肆回流。在上一次传QE退出消息时,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已经上演过了下调一幕,所以市场已有免疫力。

  所谓的年底资金回笼压力,明年1月将有50家新股发行,这两个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加以重视。不过这也是个伪命题,因为目前民间资金并不缺乏,恰恰是缺少投资渠道。所谓的资金压力是表象,本质是投资者不愿意出手,是缺少利润率适当的投资项目;如果有合适的项目,资金会蜂拥而至。否则,我们怎么解释一些民间资本会远赴重洋去找项目呢?

  第二,我国股市仍然没有走出“政策市”的旧有套路,“政策依赖症”随时可能发作。

  每当重要会议召开之后,分析人士惯以挖掘题材的手法引导短期概念炒作,导致普通投资者对概念的厌倦。前不久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之后,这样的分析和市场炒作也再次演绎。当概念炒作告一段落之时,对于政策的“升级期待”也就开始了。

  笔者并不是对概念挖掘一棍子打死,而是说,概念挖掘一定要和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可靠成长性紧密结合;否则,中国股市的运行就永远会涂抹着一种“诡异色彩”,要么莫名其妙走熊,要么上涨得发疯。而反映在发行市场上,就是盲目追新炒新,价格虚高。昨天的跳水就是这种盲目性的反映。

  笔者认为,目前重启IPO可谓时机得当,因为整个宏观改革的形势已有较大改观。行政力量对于新股定价的介入必将减少,新股价格将更加真实。于是,股市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将显著提升。

  而无论产业政策还是土改、金改、国企改革、户籍改革等宏观改革,其利弊都将更加准确地反映到股价当中。普遍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举措更多地体现为利好因素。所以,我们对于政策的依赖症应该逐步淡化,而转为对深化改革的积极参与和稳定信赖。当然,就股市改革而言,新股发行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释放红利才行。

  第三,通过制度安排营造股市“财富正效应”,是改变股市扭曲现状,建立资本强国的必由之路。

  针对昨日的下跌,有分析认为11月份经济数据表现一般,所以基本面不支持股市继续上涨。也有分析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怎样的经济增长目标,对周期性行业的前景有巨大影响,所以,增长7%还是7.5%,对于股市是很大的变数。

  笔者认为,11月的经济数据并不差,工业活动增速略低于预期,但环比增速仍处于略高于9%的稳健水平;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8.2%,比10月份同比增速19.3%略低;广义货币(M2)余额10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由于各地方政府投资计划仍在推进,中央安排的投资以及内需提振措施也将进一步显效,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完全可以把握。中央认为,让增速再快一点,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是在主动调整增速,主动调整结构。

  要让如此自信的经济形势体现在投资市场上,就要做好制度安排,引导、鼓励、保护民间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参与经济治理,分享投资收益。具体而言,就是把股市打造成从发行上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到财富管理体系、优质中介服务,再到投资者保护、社会化监管的全面透明、全环节监督的“三公”市场。让市场价格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更加积极有效。

  如此,正面财富效应就能够加快建立起来,股票价格与公司价值扭曲、股市指数与宏观经济扭曲、积极投资与投资绩效扭曲的局面就可以改变, “牛长熊短”的股市新时代就会如期而至!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