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公司退市不能搞“惟业绩论”

2013年11月21日 07: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如果仅靠业绩指标亏损与否,决定一个企业的退或留,理由稍嫌勉强,应当把企业是否具有潜在创新能力作为和业绩有同等重要的条件列入“退市制度”之中,给更多的企业以创新的机会,以求获得新生

  ——刘志勤

  证监会主席肖钢和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期在多个场合表示将坚定不移的执行并落实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推动企业上市体制的改革,使退市制度市场化、法制化、常态化。舆论普遍认为,这个表态是个利好消息,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进化和净化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证券市场对执行退市制度期盼已久,从呼吁到政策雏形再到今天的基本成型花费十多年的时间。2001年12月4日公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到2005年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暂行办法》,再到2012年12月深交所《退市整理期业务特别规定》的颁布,显示中国退市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可操作性的提高,对于退市制度的认真落实,提高退市效率,具有极好的保障作用。

  笔者认为,在实现退市制度的“三化”同时,我们还要下大力气实现这个制度的“新三化”,即“规范化、公平化、公开化”,因为,规范化是保证退市制度生命力的基础,公平化是退市制度权威性的底线,而公开化则是对退市制度信用的考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笔者呼吁考虑设立“退市陪审制度”以保证退市程序的合法规范和有效。

  目前退市制度的核心点主要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业绩连年亏损或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的企业基本会受到“风险警示”,到期后即被摘牌。

  笔者认为用业绩这个硬性指标来划分区别上市公司的好坏有点过于简单。因为有很多的企业,由于市场、国家政策以及一些外来因素,使得它的业绩长期被压抑,短时间内难以获得业绩增加。但是对这些企业来讲,它们的业绩增加只是时间问题。有的企业受累于行业的大背景和国家大政策调整的影响。如新近公布的10大产能过剩的行业,光伏,钢铁,水泥等从发展巅峰滑落到当前的低谷,经历了5年以上时间的煎熬。这些企业近2-3年的业绩基本属于亏损,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面临继续亏损,而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它们的行业炙手可热,利润高得诱人。如今却是冰火两重天,面临着在股市被风险警示摘牌的威胁。对于因为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导致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行业和产业,相关的退市政策应当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这个时候,由“退市陪审”制度针对特殊亏损企业的前几年经营状况,结合现在的市场现实,提出一个更有人性化的方案,帮助这些非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企业渡过难关。因为,退市制度的根本宗旨正是治病救人。

  国际知名品牌“苹果”公司在其发展初期,由于连年亏损,几乎失去全部市场。但是,市场没有抛弃它,相反给了它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革新,终于找到了让其重出江湖的机遇。这个应当给予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决定一个企业命运的不仅仅是它一时的业绩,而是它是否具有与众不同的持久的创新能力。判断一个企业的业绩,是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只要看看资产负债表就行,但是,要判断某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则不是一般审计专家或市场分析师可以做到的。所以,增加设立退市陪审制度就可以集中从该企业的创新能力着手,结合过去市场表现及产品科技含量和未来发展潜力,再给予最后结论。

  如果仅靠业绩指标(当然还有其它各类指标)亏损与否,决定一个企业的退或留,理由稍嫌勉强,应当把企业是否具有潜在创新能力作为和业绩有同等重要的条件列入“退市制度”之中,给更多的企业以创新的机会,以求获得新生。这才是退市制度的核心之处。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