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昌九生化成“大杀器” 多家券商紧急调出两融标的

2013年11月11日 07:1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昌九生化(600228,收盘价19.04元)酿出的惨剧还在继续。由于赣州稀土借壳重组预期落空,昌九生化在上周五个交易日中遭遇四个 “一字”跌停。由于成交量仍未放出,可以预见,昌九生化的跌停之路还将继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除普通投资者外,不少将昌九生化列为融资融券标的的券商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纷纷将昌九生化调出融资融券标的。

  昌九生化被“降级”

  “昌九生化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重庆啤酒。不过没有了乙肝疫苗,重啤还有啤酒,但是没有了赣州稀土,昌九生化还有什么?”面对昌九生化的连续暴跌,一位私募人士十分悲观。从走势来看,即使在四跌停之后,上周五收盘时依旧有60万手卖单挂在19.04元/股的跌停价上,预示着昌九生化的下跌之路依旧将持续。

  面对股价的连续暴跌,受伤最重的莫过于持有昌九生化的投资者,连续跌停几乎没有给大家逃生的机会。其中,通过融资买入的投资者境地更为窘迫。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一些投资者在本就持有昌九生化股票的情况下,又融资买入股份,随着股价连续跌停,“爆仓”的危险已越来越近。

  与此同时,对于券商来说是稳赚不赔买卖的融资融券业务,也突然之间风险陡增。11月7日,即昌九生化第三个跌停时,国金证券在官方网站上公告,由于交易异常波动,将昌九生化调出标的证券范围,同时调出可冲抵保证金范围。也就是说,昌九生化不能作为抵押物融资,更不能融资买入。第二天,华泰证券也在官网上公布了《可冲抵保证金证券及标的证券调整通知》,将昌九生化的折算率调为0,并调出融资融券标的。同日光大证券也宣布,自11月8日13:00起,将昌九生化调出融资标的证券范围。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多家券商也已经着手应对昌九生化的风险,除了直接将其调出融资融券标的外,也有券商计划降低昌九生化作为可充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券商上述决定在情理之中。因为随着昌九生化连续跌停,承担风险的不仅是投资者,还有作为资金融出者的券商。按照目前规定,如果投资者资产达到“平仓线”,那么券商就会要求投资者追加保证金或者抵押物,否则就会强行平仓。但是像昌九生化这样每天跌停,券商根本无法平仓,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下跌。

  暴跌前融资额激增

  在昌九生化遭遇此次暴跌之前,其股票曾是融资融券的热门标的。

  根据交易所公布的融资融券数据,昌九生化在9月中旬的融资余额还不足1亿元,而到了10月24日就突破了3亿元。而且就在11月4日大跌前几个交易日,昌九生化每天融资买入额都在1000万以上。对于这种诡异的现象,市场各方也是一头雾水。

  在辗转联系到一位融资买入昌九生化的投资者后,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己是从10月下旬才开始通过融资买入加仓昌九生化,原因就在于,威华股份此前也被认为是赣州稀土的“绯闻”对象,而根据威华股份的公告,该公司在11月4日会公布最终的重组方案。这位投资者称,自己和很多其他投资者都认为,赣州稀土借壳昌九生化的可能性非常大,与威华股份重组的应该是另有其人。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到威华股份重组方案披露以后,赣州稀土借壳昌九生化更加确定,公司股价也可能再次大涨。正是基于对于赣州稀土借壳昌九生化的坚定信念,这位投资者决定在威华股份复牌前通过融资加仓昌九生化,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令他大跌眼镜。即使到了现在,这位投资者也依旧无法理解,为何赣州稀土最终会选择威华股份。

  毫无疑问,在昌九生化这轮暴跌中,受伤最深的正是通过融资买入的投资者,这也为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两融成风险放大器

  昌九生化暴跌之所以引发强烈关注,原因并不止事件本身,还在于它引发了各方对目前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各家券商正在大力推动的创新业务的关注。昌九生化的案例说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看似很安全的两融业务,也会突然引发人们此前不曾想到的危险。而且随着创新业务发展规模的壮大,这类风险的杀伤力也会越来越惊人。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融资融券对券商的业绩贡献与日俱增,不但缓解了券商过去靠天吃饭的尴尬,更为券商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简单来说,融资融券为券商带来的收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利息净收入,目前多数券商的融资交易年利息率为8.6%,融券利息率更高,可达到8.6%~10.6%;另外是增量佣金收入——两融交易不仅会使市场成交量增加,而且佣金率也高于普通交易。

  根据2013年度上半年经营数据显示,114家证券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85.26亿元;最核心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上半年净收入340.47亿元,其中融资融券业务利息净收入66.87亿元,占比达到8.5%。而根据长城证券研究报告统计数据,2013年上半年证券行业两融收入合计107亿元,占券商营业收入的13.6%。

  由于转融通尚未全面铺开,目前自有资金仍然是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面对可观利润的诱惑,券商纷纷重金支持两融业务发展:如西部证券10月底将2013年度融资融券业务最大规模由10亿元提高至15亿元;中信证券更是在今年3月就已经大幅提高两融业务规模上限,从原先的200亿元提高至 “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两融业务规模上限将随公司每年度经审计净资产值的变化自动调整。2012年底中信证券净资产达到866.84亿元,也就是说中信证券的两融规模最高可达866.84亿元,而根据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信证券两融余额为199.11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94.36亿元,距离其规定上限还有很大距离。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齐聚200余家券商、基金公司、私募投资机构灵魂人物,近200家杰出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今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年度盛会——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将于11月28日~30日在成都召开。会上,关于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也将成为众多业内大佬探讨的话题。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