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优势渐失、临危转型之际,备受关注的“中国服务”,近日再报隐忧。
9月27日,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551亿美元,这是“中国服务”赤字连续第三个季度快速上涨,赤字规模已经与2011年全年水平相当。
所谓服务贸易,即服务以及服务产品的进出口,包括运输、旅游、通信、建筑、保险、金融等等。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而服务贸易作为跨境的服务业,日益成为中国转变经济与外贸发展方式的着眼点与风向标。
然而中国服务贸易在总量增长的同时,逆差持续扩大,如果坐视服务赤字进一步攀升,不但中国商品贸易所积累的顺差将被吞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转型也可能成为一纸空谈。
旅游成服务贸易最大赤字来源
2013年上半年,中国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项下逆差进一步恶化,拖累了“中国服务”的整体表现。
10月1日,时值中国国庆长假,从韩国仁川到德国法兰克福,从加拿大多伦多到澳大利亚悉尼,从南非开普敦到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各地为接待纷至沓来的中国游客,一片忙碌。清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检票处门前,中国旅行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来自北京的游客赵小姐对记者表示,“除帝国大厦,旅行社还安排了参观华尔街,乘船游览自由女神像。”如赵小姐一般,众多中国游客在境外所产生的消费,积累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形成了“中国服务”的巨大逆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服务逆差达357亿美元,同比攀升64%,成为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赤字来源。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中国旅游业贸易逆差之所以快速激增,记者采访的数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于中国游客出境游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明显滞后,换言之,“钱都让国外旅行社赚走了”。
以中国旅行社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出境游业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然而中旅总社北京公司营销总部总经理李兵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公司出境游利润率尚不足10%,境外许多国家及地区都有明确规定,地接社必须为当地旅行社,这意味着中国旅行社开展出境游业务,必须在当地注册成立分公司,否则就要与当地旅行社合作,使其充当地接社的角色。
为适应这一要求,中旅的跨国机构网络布局已经开始,美中旅、加中旅等分公司相继成立,然而对于中国两万余家旅行社,特别是中小旅行社而言,没有国际分支机构,则很难分得中国出境游的“蛋糕”,与境外本地地接社的捆绑式合作,使中国旅游业贸易逆差不断攀升。与“中国制造”外需下滑不同,“中国服务”常常面临有市场、无生意的尴尬境遇。
上半年,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运输业。数据显示,1—6月中国商品进出口同比增长8.6%,而与此同时,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增长几乎为零。就在商品进出口增长带动国际运输需求快速增加的同时,中国物流企业却因国际化滞后而错失订单,多数新增服务订单被境外企业争得,这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现为中国运输服务进口增长,赤字增加。
仅上半年,我国运输业服务贸易赤字增长达263亿美元,仅次于旅游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中国货代企业有能力在海外投资建设港口、机场、仓储设施的尚在少数,这使得中国货代企业很难承接食品类、鲜活产品、大宗商品等货运订单,对于存在这类运输需求的企业,将订单交予境外公司,“进口”境外公司运输服务,成为唯一选择。短期内,中国运输业服务进口大于出口的趋势很难改变。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中国服务贸易项下赤字新增551亿美元,若赤字增速不减,今年年底,“中国服务”赤字将在有数据统计以来,第一次站上千亿美元大关。多位外贸专业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下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回落可能性不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期讲话中表示,必须在着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的同时,促进服务贸易进出口均衡发展。据悉,相关政府部门不久前已开始深入各省份调研,寻求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之策,促进服务贸易收支平衡。
金融等高端服务或成未来更大
“失血点”
相比国际分支机构缺失所造成的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赤字,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服务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金融、咨询、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还相对较低,服务贸易发展有赖于中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非朝夕之功。
9月8日商务部在厦门举办的“现代服务贸易与全球投资”论坛上,中外贸易专家济济一堂,一组数据引人注目:目前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约80%,韩国为70%,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比重平均已超过50%,而中国则只有44.6%。中国服务业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
滞后的中国服务业发展为服务贸易赤字进一步攀升埋下了隐忧。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中,运输、旅游、建筑、通信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占比超过60%。相比之下,金融、咨询、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则相对较小,尤其是金融服务,上半年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仅28亿美元,逆差2亿美元,与逆差357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进出口形成鲜明对比。1—6月份,中国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端服务业,贸易逆差增长超过170亿美元。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企业缺乏国际分支机构不同,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相比,风险定价能力较弱,在不少中资银行开设有分行的国家及地区,中国“走出去”的服务、制造企业仍会选择汇丰、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提供金融服务,若想促进中国金融服务出口水平,则需增强中资银行风险定价能力,而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与商务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课题研究的倪月菊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相比其他国家,目前中国对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开放程度依然较低,使得中国金融等服务贸易额偏低。随着未来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际竞争力较差的金融、保险等行业暴露在跨国竞争之中,其贸易逆差势必将快速扩大,高端服务贸易逆差将成为“中国服务”更大的失血点。
下一轮“赤字”冲击波逼近
就在中国传统服务贸易、高端服务贸易双向“失血”难禁之时,国际下一轮“赤字”冲击波已然逼近。
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6月,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增加2亿美元,至191亿美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玉辉看来,金融、教育、医疗、传媒是美国的优势产业,美国正在积极推进这些高端服务业的可贸易化,作为其5年贸易出口倍增计划的重要支点。
所谓服务业可贸易化,即通过新兴技术为载体,使传统意义上很难实现跨境交易的服务行业,变得可以贸易,在各国之间形成进出口。
9月8日“现代服务贸易与全球投资”论坛上,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表示,近来兴起的服务数字化,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服务业的形态。举例来说,传统的医疗服务,此前必须面对面交付,从而很难形成服务的进出口。例如中国人在中国,很难享受到美国医生面对面的医疗服务。然而,如今在数字化交易以及电子支付的方式下,通过电脑屏幕等,医疗服务开始在全球各地实现顺畅的跨境交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服务业实现可贸易化。例如通过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平台,全球的一切知识产品几乎都可以实现跨境交易。近日,苹果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App Store已拥有90万款App,超过500亿次下载量。上线5年以来,App Store为苹果公司创造了巨额的销售利润,而这一切反映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则表现为巨额的美国服务出口与顺差。
在数字化交易以及电子支付等新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逐渐下降,而新兴服务比重则快速上升。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其优势的金融、咨询、医疗等产业,希望在全球,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打开市场。
近期,美、日、欧等在华商会纷纷呼吁加快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水平,日前中国日本商会发布《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3年白皮书》,希望进一步开放中国服务业,如银行、咨询、电信等等。9月5日,中国美国商会在《中国服务业的挑战与机遇》报告中,对中国金融、快递、医疗等12个服务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开放建议。
与此同时,借助美欧TTIP与美日TPP等自由贸易谈判,美国正在WTO之外另起炉灶,构建全球新的贸易规则,拓展新兴服务市场。
倪月菊表示,相比商品贸易,全球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程度尚低,一系列非关税壁垒阻碍了服务的跨国流动,新一轮贸易谈判,已经将谈判重点从有利于商品贸易的关税减让转移至市场开放、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有利于服务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削减,重构世界贸易新规则,为服务的跨国交易扫清了障碍。
专家表示,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金融、咨询、医疗等产业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实现服务的可贸易化,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必将大幅扩大。如果坐视服务赤字进一步攀升,不但中国商品贸易所积累的顺差将被吞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转型也将成为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