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刘志勤:自贸区可适时开设证券交易所

2013年10月14日 08: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上海自贸区的挂牌,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尤其在挂牌的时间点、未来的发展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层影响方面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舆论普遍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有着和当年深圳特区挂牌相同的意义,认为是第二个深圳的崛起。

  其实笔者认为,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和作用远远大于深圳,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均有着超越深圳的影响力,对中国经济乃至政治方面的改革,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笔者试图从四个层面分析上海自贸区成立后面临的挑战。

  首先,三十多年前的中国政府选择深圳作为中国改革的特区,摸着石头过河成为最核心的口号。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索,我们已经积累了改革的丰富经验,但是现在世界的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地位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不可缺少的引擎。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做出与时俱进的决策,开辟上海自贸区,就成为顺理成章、瓜熟蒂落的事情。而中国已经度过必须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初级阶段,进入一个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改革中级阶段。其中包含的意义不可小视。

  其次,如果说深圳所启动的改革是把中国从全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实验,冒着巨大的社会风险,那么现在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则是彻底改革计划经济遗留的问题,并要解决当前改革中遇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症、不协调症和不均衡症。这三个“症”的存在一直在困扰着中国经济,束缚着中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其中的风险同等严重。

  深圳特区当时最棘手、最困难的任务正是如何理清和理顺政府独大的老传统,如何使政府变成为经济服务的机构。原来体制下的政府官僚和无知已经被逐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是新生的政府机构也承接了一些固有的缺点,加上改革后形成的利益集团的空前活跃,使得原来的改革主力军,有的逐步蜕变为改革的阻力军。市场垄断、价格垄断和资源垄断成为它们妨碍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要手段。要改变这些市场异类,就必须有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上海自贸区由此应运而生。上海自贸区的行政管理将实行市场化管理,减弱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负能量,是自贸区的突出特点。它对于调整政府和市场的这两股力量的改革示范作用值得期待。

  第三,上海自贸区一定能够像深圳特区一样,吸引大量的外国投资者。三十多年的改革,使少部分外国投资者产生了一定的疲劳感,新鲜感逐渐淡薄,在中国投资的积极性有所削弱。这些都可以通过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得到改善,或得到彻底改变。外国投资方,不会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暂时不再有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撤资,上海自贸区的开张,仿佛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的改革没有减速,更没有停止,而是给世界提供了更加可靠和可信的发展机遇。

  私人银行的出现,将极大地活跃自贸区内的相关企业,也肯定会辐射到千万个和自贸区企业有着业务联系的区外企业,所以,金融改革必然成为自贸区内最为重要的领域,它对于全国范围的金融改革的示范和推动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四,就证劵市场而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也给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创造了契机。金融市场的改革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让这个自贸区利用特殊的政策,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健康成熟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是亟待提到议事日程的焦点。

  在适当时间开设证券交易所,借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让那些千方百计寻机钻入中国市场的游资、热钱、闲钱通过正规渠道进入自贸区,肯定可以为中国的证劵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尤其值得思考的是,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香港的作用是个极好的补充。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它们是保证中国大经济圈繁荣发展的双保险、双引擎,不可偏废或偏爱任何一方。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