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证券报记者就看到,在通往自贸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的路边,停满车辆。“大家基本上都是来咨询和注册公司的,我今天跑了十几趟。”出租车司机老张说,即使8日的上海大雨瓢泼,这里也是人潮汹涌。
当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自贸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时,门口已排起长龙。大厅里一有人出来,人们便围上去急切地询问相关情况。
“我先注册个管理咨询类公司。至于以后做什么再说。如果到时自贸区有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就专门为其推销保险产品。”刘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尽管她现在还没有成熟的想法,可也要抢先注册。
“目前在自贸区注册公司,没有注册资本限制,大部分公司不需实缴资本。等以后自贸区里企业多了,再来注册,恐怕资金门槛会大幅提高,不这么容易办了。”刘华表示,即使还没租写字楼,先弄个虚拟注册也是不错的。
一位公司老板准备在自贸区里设立一家金融服务类公司。不过,他在自贸区找办公地点却费了很大周折,这里的租金已大幅上涨,但他还坚持在自贸区办公。他认为,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度将有利于业务开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近期来自贸区管委会进行业务咨询的多以民企为主。这些企业并非都有明确目标,甚至有的企业对进入自贸区后做什么还没想清楚。
看好自贸区的不仅有内地投资者,还有海外华人。在加拿大开设国际贸易公司的沈卫东表示,回国后想把企业搬到自贸区,可从事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等业务。
“以前要注册公司必须资金到位,否则办不了营业执照。现在只要在公司章程里承诺资金到位时间,在工商部门备案,就能办营业执照。确实比以前方便多了。”沈卫东感叹。根据相关规定,在自贸区内除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另有规定的外,其他公司均试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自贸区人气爆棚,忙坏了企业服务中介机构和房地产中介机构。在自贸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里活跃着很多企业注册服务中介,从事企业注册、代理账务等。外高桥附近的房地产中介机构纷纷在服务大厅外举着牌子,大力推介自贸区的写字楼。由于客户骤增,这些写字楼的租金和售价较上月已明显上涨。
某管理咨询公司就在自贸区里租一层写字楼,分成很多个办公室,按每个地址注册一家公司,可为很多公司提供虚拟注册。该公司业务人员表示,虚拟注册只需每年缴纳两万元,由他们提供注册地址,负责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
在自贸区挂牌后,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的咨询业务量出现“井喷”现象。从9月30日至10月7日,日均咨询量达700多人次。9月有600多个企业注册名称获工商核准。按照自贸区有关规定,如果这些企业符合在自贸区备案的条件,即有望入驻。这一数量相当于原外高桥保税区一年的新增企业数。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业务办理高峰,自贸区管委会已准备了应急预案。自贸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一楼全部改为业务受理窗口,咨询业务临时挪至二楼的联合年检大厅。二楼会议室每天循环举行5场业务集中讲解的大课,由工商、外贸、金融、税务4部门工作人员集中解答问题。
自贸区试行企业设立“工商一口受理”制度,承诺7个工作日内完成。“就是加班到晚上10点,也得把当天的工作全部做完。其实,内资企业及属于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列表即负面清单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快的话可在4个工作日内领取到包括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在内的各类证照。”自贸区管委会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已增添了后台工作人员。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自贸区刚刚挂牌就吸引这么多投资者,表明人们对改革的热切期盼,自贸区将力争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更好地服务全国。(记者 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