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奇诺”、“加州”、“普罗旺斯”,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是出自我们身边。目前在一些城市,将近两成左右的小区使用“洋名称”来冠名,其中以别墅最甚,戴上“洋帽子”的别墅小区竟有三分之一左右。不过话说回来,国人喜欢洋名称,不单单是买房子,哪怕是国产的奶粉,换个洋名字也能身价倍增。
小区这一概念本身是舶来品,和小区这一概念一起进入中国的,则是发达国家的居住文化和居住理念。而开发商恰恰正是利用这点,将小区冠以洋名,给购房者以“购买此房即享有小区名称中的生活方式”这一心理暗示。一些被冠以“洋名”的小区,售房价格往往也比周边名称土气的小区高出一些,因为套上了一身“洋马甲”,往往就能晋升为高档小区。
照理说,将小区冠以洋名本是开发商的一种营销手段。但是,当这种洋名称小区在部分城市泛滥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命名时的盲目跟风、崇洋背后暴露出一些房地产开发者对于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缺少认同和汲取。而购房者对洋名称小区趋之若鹜,亦暴露出一些国人的“崇外”心理,倘若没有这种心理和市场,开发商也不用大费周折给楼盘取个外国名字了。
其实,本土词汇并非无法命名现代小区,以香港铁路公司为例,这家公司在香港开发的大部分楼盘,大多以中国文化名字来命名,例如“杏花邨”、“漾日居”等。
小区名称作为城市地名的一种,其的选取事关城市文化和居住文化。不少城市都对建筑物和楼盘取名有相对严格的规定,不得使用人名,不能随便冠以外国名称等。但由于监管不严,加之一些开发商热衷于打擦边球,在广告宣传上使用尚未正式登记的小区名称以吸引消费者。
改变遍地“洋小区”的现状,一方面有赖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地产从业者也应静下心来,好好汲取一下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理念。毕竟,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背后的居住文化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