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QE缓退 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大幅反弹

2013年09月24日 07: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乔誌东

  专家称,QE缓退有助于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流动性改善

  “美联储暂缓退出有助于改善中国流动性环境。目前8月份国内外汇占款如期回升,预期9月至10月将维持正增长,不会再出现外汇占款骤降加剧钱荒的问题。”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管清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判断说。

  9月18日,美联储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表示将继续推行无限期经济刺激的量化宽松计划(QE),即继续施行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其中400亿美元用于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另外450亿美元用于购买中长期国债。

  美联储的表态让投资者深感意外,与此同时,美联储的按兵不动促使股市大幅走高,当天美国道琼斯指数大涨0.9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01%,从9月18日至9月20日,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股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另外,新兴市场也摆脱了前期的阴影继续上涨,其中,金砖国家中,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上涨2.32%,俄罗斯RTS指数上涨1.61%,南非富时综指上涨0.76%,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综指上涨1.47%。此外,沪深两市在9月23日收盘也有较大幅度上涨。

  但是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却经历了大幅波动,9月18日纽交所10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51%,黄金期货价格涨幅超过4%;然而截至9月20日收盘,纽交所10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61%,黄金期货价格下跌2.69%。

  “从目前来看,美联储暂缓退出对于美国股市和债券都是利好。”管清友说,“美联储选择暂缓退出,让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有了回升的机会,让新兴市场能暂时松口气,人民币也将继续维持小幅双向波动的态势。”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指出,至少在短期内,暂缓退出QE会给中国投资者的情绪带来正面影响。今年三季度以来,国内实体经济已经在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明显复苏。但同时,国内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复苏的反应却相当有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QE退出预期压制了投资者情绪。“显然,移开投资者心中这块大石将会明显利好市场情绪。因此,在各国金融市场涨声一遍的背景下,中国应该不会逆势而动。”

  “在情绪和基本面的利好之外,暂缓退出QE带来的风险点也值得国内投资者关注。”徐高表示,今年以来,QE退出预期给中国带来的资本外流,最多也就是6月份的3000亿人民币,从资金量上来看并不大,但之所以能造成“6月钱荒”这么大的冲击,主要是因为出乎预料。

  管清友认为,QE退出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第一,决议取决于投票,FOMC中“鸽派”占绝对主导,12位委员中只有一位投反对票;第二,从数据来看,美国就业平稳,但无实质好转,尤其是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下修至10万、劳动参与率再创新低让美联储担心;第三,美国通胀低于预期水平;第四,美联储扩表尚有空间;第五,美国是否存在资产泡沫尚无定论,美股虽然屡创新高,但是标普500的平均市盈率仅为19倍,远低于互联网和房地产泡沫期的30倍和27倍。

  另据业内专家分析,QE退出只是时间问题,中期内市场回调空间有限。

  (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