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互联网金融业仍处“野蛮生长期”

2013年08月27日 08:42   来源:杭州日报   

  “现在开始流行互联网金融,我也想试试。也不知道风险大不大。”家住杭州上城区佑圣观路的雷英女士最近正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试试水”。

  近几年,从支付宝悄无声息的渗透,到如今各大网络巨头的拥护,互联网金融业已形成了第三方支付、P2P贷款、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多个网路金融模式的平台。基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早已被大众认可。 但是,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被认可的互联网金融形势实际上仍然处于“风险期”。仅2012年,国内就发生多起网络信贷公司“跑路”事件,让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互联网金融受“追捧”

  “这个时代需要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去支撑金融体系的重建。” 这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的一句话。

  近几年,网络消费成为时下最受捧的消费方式,从网络理财到网络购物,IT已经让金融无所不在。互联网金融当之无愧成为时下金融热门词汇之一,甚至有人把2013年称为“互联网金融年”。

  要说互联网触“金”可追溯到2003年,支付宝最初作为淘宝网一个解决网上支付信任问题的方案,创造性地采取了“担保交易”模式,解决了早期网购双方互不信任的难题。随后,从P2P贷款平台和网络信贷机构到今年6月阿里巴巴发布的“余额宝”,7月新浪发布的“微银行”,8月腾讯发布的微信5.0与“财付通”等物联网金融项目密集登场,互联网巨头们抢滩金融市场,可谓动作频频。

  “实际上,网络信贷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完成的民间借贷。”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的莫晨栋告诉记者,以P2P贷款为例,由于银行贷款门槛较高,一些个人或企业急需用钱,银行的贷款程序又太过繁琐,通过P2P这个平台很快可以实现自己的小额借贷问题,并且相关数据还得以保存。

  莫晨栋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受欢迎,其实很好理解。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数据更为丰富和信息处理效率更高等优势。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渠道,极大地降低了商品和金融交易成本,同时惠及大量无法从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和个人。

  在过去的几个月,互联网的力量让一些“金融人”瞠目结舌。P2P贷款野蛮生长,电商小额贷款业务快速铺开。支付宝旗下一个名为余额宝的小产品,推出仅两个多月,交易额就达到200亿元。

  互联网金融存在不确定性

  即便互联网金融近几年的风头势不可挡,但是,依然存有很大的安全漏洞。

  “……我是酷跑金融网点平台的负责人,我现在面临人生旅途的岔路口,到底是浪迹天涯还是勇敢留下来?请给我点时间!谢谢大家!”近日,网络论坛上的一则《致各用户》的帖子让不少钟情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倒吸一口冷气。

  据悉,5月14日发出“结业”通稿的这家网络信贷平台是今年3月初上线,5月8日正式运营的,前后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如闹剧般结束了。

  在论坛留言处记者看到有网友爆料,借款人全是杭州本地的。投资人共17人,已提现7人,还有10人未提现。随后,记者拨打了帖子中提供的酷跑金融网点平台的负责人的手机号码,截至记者发稿前手机仍处停机状态。

  事实上,类似酷跑金融网点这类网络信贷、网络投资平台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导致难以为继,最终“跑路”的事件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莫晨栋告诉记者,就现阶段来说,互联网金融整体有着许多不确定性。首先对于微小企业融资来说,互联网金融没办法完全把握微小企业融资的融资需求,在互联网金融的实际操作中,由于自身的不稳定性,发坏账和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另外,互联网金融由于无法吸收存款而带来的资本约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

  其次,虽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数据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强,但是数据的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该如何衡量呢?基于数据分析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如果数据本身都存在问题,这样的金融活动实际上是没有效率的。

  再者,互联网金融尚处于无监管机构、无标准、无准入门槛的“三无”阶段,发展混乱、鱼龙混杂,人才和渠道的制约也决定了其无法提供高端的金融服务,品牌和信用积累程度不够,对消费者的信息保护也存在挑战。

  专家: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

  “毋庸置疑,实体经济或者传统虚拟经济转型移动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业的大方向,大趋势。”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刘建和博士告诉记者,在事物发展的初期,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

  刘建和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但仍存在风险漏洞。无论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还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都要认清金融的本质性,风险控制始终排在第一位,只有做好风控,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否则任何繁荣都只会是昙花一现。

  “对于我们一些中小投资者来说认清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是至关重要的。”刘建和告诉记者对于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炒作占很大一部分。“拿余额宝来说,在余额宝兴起之时,许多投资者都把余额宝当成没有风险的东西。每天看到那些增长的余额,就不理性了。他们没有想过每天看到的绝大多数的是‘预期收益率’。”

  刘建和告诉记者,这些预期收益率会让投资者有个导向性错误,认为收益率远远高于银行或者货币转基金。但是时间长了,投资者会发现,增长值有所下降,慢慢接近正常的货币转基因的收益率。

  “从准确的角度来说,余额宝本身还是货币转基金与互联网结合的东西,货币市场基金的范围,换言之,货币转基金有风险,余额宝怎么会没有风险呢。”刘建和表示,投资者应该辨清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也是存在风险性的。而时下被炒的火热的部分互联网金融网业是否能转化成生产力还有待考虑。


(责任编辑:韦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