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李华:推动山区农信社可持续发展

2013年07月23日 13: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农村信用社的具体运用与实践。探索贫困山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路径,对农村信用社实现依靠自己的经营和管理,形成稳定经营的良性发展和充分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长久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从而不断地有效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需求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的形成,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经济发展面临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等现实制约,人们开始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内经济学家也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经济金融领域,深度思考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十年不断改革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是指其在逐渐满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消除农村贫困对金融需求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和生存能力,实现财务可持续和组织可持续,形成稳定经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从而独立实现其自我发展的过程。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1、发展规模。包括资产总量、负债总量、中间业务总量等方面。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总量稳健增长,没有量的积累与扩张,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事。2、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结构优化,如人员结构、客户结构、信贷结构、产品结构、网点结构等。3、质量优良。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要走质量的发展之路。包括信贷资产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员工质量等。4、经营效益。这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持续经营期间所取得的收入能覆盖各项成本而且有收益。包括资产的创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整体盈利能力等。5、风险可控。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很多,若没有很强的风险控制能力,不遵章守法、依法经营和规范操作,就不可能做到可持续经营发展。6、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提高创新,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保持同业竞争的优势,这是可持续经营发展的一项重要推动力。

  农信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

  虽然经过央票置换和近几年多措施的大力清收,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有大幅的下降,但余额与占比仍然偏高。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不良贷款账面余额仍然较高。这些贷款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务,没有还款来源,其清收难度非常大。随着经济下行,县域经济主体收入和效益下降,也将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在贫困山区,农业还不是效益农业,农业经济发展面临各种风险。但相应的风险保障与风险分担补偿缺乏,农业政策保险、商业保险等机构不健全,财政补偿机制也末建立。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也就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三农”遭遇风险损失,就将转移到农村信用社,最后由其承担全部损失。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变化很快,其金融市场需求出现了多层次、多结构、多特点的变化,这客观要求银行及时研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投放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者。但农村信用社因管理体制限制致使县级农村信用社创新动力不足,又因自身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缺乏对市场的研究与细分,最终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供需脱节。

  农村金融环境建设的滞后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一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社会信用环境的好坏不仅威胁银行资产的安全,还会损害借贷双方合作的信用基础,破坏借贷双方正常的信用关系,会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拓展业务。二是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滞后。虽然 “迅通工程”开展以来,对贫困山区农村的支付结算环境有积极的改变,但任务重、投入大,收效甚微。三是农民的金融意识和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推动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坚持普惠制金融理念,审慎推动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坚持普惠制金融服务理念,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小城镇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大力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组织体系,建立覆盖各业务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推进战略转型。一是实现“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工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与质量,促进农村信用社从粗放经营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二是强力推进农村信用社由行政联合向资本联结转型,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信体系的完整性,提高县级农村信用社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快小银行+大平台建设,在确保全省农信系统完整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两级法人机构的各自优势,建立健全小银行+大平台的新型联动机制。

  优化农村金融体系,创造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加快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优化与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形成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共同支持“三农”发展的局面。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一是政府出资设立担保公司,对农村信贷投入提供担保。二是构建以政策保险为主,政策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其他保险公司为补充的农村保险体系,为“三农”经济提供全方位保险。三是地方政府设立偿债基金,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中涉及地方政府的贷款,进行按计划逐年偿还,以化解历史包袱。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金融环境的治理。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做好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继续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提升农民金融意识,普及农村金融知识,提升农民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强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金融资金进入农村提供有效条件。(农村金融时报)

    四川南江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李华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