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朱新礼退任汇源果汁总裁继 任者为李锦记前高管苏盈福

2013年07月17日 06:45   来源: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讯(记者 胡笑红 实习记者 颜榛)15日晚间,汇源果汁发布一则让外界意外的公告:苏盈福已获委任为本公司行政总裁,自2013年7月15日起生效。与此同时,现任主席、执行董事兼总裁朱新礼于当日退任本公司总裁一职,但将留任执行董事及主席。

  根据汇源公告,现年54岁的苏盈福在加入汇源之前,任纽交所上市公司、有世界“第一汤”之称的金宝汤(美国罐头汤生产商)亚洲区总裁。在此之前的2009年至2012年,其为李锦记酱料集团的行政总裁及董事会成员。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苏盈福曾在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卡夫食品及吉百利大中华、中南亚、澳洲及太平洋地区任职。

  对于朱新礼突然离任总裁,汇源果汁并未多作解释,仅对他的“无价贡献”表示致谢。

  据了解,尽管汇源是上市公司,但是创始人朱新礼始终牢牢掌控汇源的决策命运,尤其是2008年他决定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汇源的业绩也一直呈下滑趋势。

  汇源如何再创辉煌?此前,有报道称,对于朱新礼来说,由于儿子无意接班,女儿被迫上阵,接班人问题成了朱新礼最大的“心病”。

  据媒体报道,苏盈福的管理风格以“杀尽官僚”著称,被看做是对打破旧有家族架构有充足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李锦记家族在管理上敢于对职业经理人“放权”,乐于引进来自世界500强的职业经理人,老板并不是事必躬亲。

  此番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职业经理人苏盈福接任能否解决朱新礼“心病”,最终还要看朱新礼放权的程度等。

  汇源还特别强调,苏盈福目前未持有公司股份,也与公司董事、高管或控股股东无关联关系。并且,苏盈福已与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服务合约。

  记者昨天试图联系朱新礼,但其电话处于小秘书留言状态。

  汇源:人事变动意在“去家族化”

  昨天,汇源方面给记者发来采访回复,承认朱新礼辞去总裁一职确实有尽量减少汇源家族企业色彩的考虑,同时作为香港上市公司更加透明化也是必然的。

  朱新礼的辞职是否也意味着汇源之前的创业元老从一线职务退休,从而为公司大量引进职业经理人做准备?对这个问题,汇源表示,引进更具有营销经验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汇源创业元老都较年轻,年龄都在40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公司没有大量引进职业经理的计划,只是顺其自然。

  对于此番引进苏盈福,汇源表示,自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告败后,外界对于朱新礼将再次出售公司的猜测也一直没有停止。对此,汇源方面表示:“没有此计划。”

  对于两人的分工,汇源表示,朱新礼更侧重于战略规划,苏盈福更侧重于执行与落实。同时,汇源正在筹备企业内部管理学院,朱新礼会担任院长一职,主要精力将放在员工培训以及战略规划上面。

  苏盈福:我和朱新礼很有缘分

  据了解,苏盈福去年5月正式加盟金宝汤,今年1月以新身份首次在媒体面前公开亮相并分享了金宝汤中国市场战略规划。如今,其又迅速跳槽到汇源。对于是否为汇源“力挖”人才,苏盈福昨天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未置可否。他只是表示自己和朱新礼很有缘分,双方认识将近一年,在很多场合都有沟通,一起出国,朱新礼也很愿意分享汇源的愿景和理念。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的13个月的金宝汤职业生涯,最起码已经让亏损、缺少方向的中国市场建立了团队、产品线,搭建了金宝汤未来良好发展的平台,自己在金宝汤的职责基本完成,而且也并未签署合约。”苏盈福表示,“朱总有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汇源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又是一个很好的行业”。

  “目前汇源的重点市场还是中国,我也会将办公地点选在北京。”苏盈福还透露,“最近我和金宝汤CEO通过电话,她非常赞成和理解我加盟汇源,她希望年底能拜访汇源和朱总,未来金宝汤和汇源也有可能合作。”


(责任编辑:郑海斌)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