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半年CPI低增幅 为何居民仍感压力大?

2013年07月10日 08:31   来源:长春晚报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7%,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4%。虽然6月CPI涨幅创下4个月新高,但相比过去几年动辄4%、5%以上的涨幅,今年以来各月份CPI同比涨幅并不算高,即使最高的2月份也不过3.2%。

  尽管如此,居民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依然较大。在人们身边,类似“菜价怎么这么贵?”“一百块钱逛超市转眼间就花没了”“月入一万都不好意思进商场”等针对物价高的抱怨声不绝于耳,喊“贵”之声不仅没有随CPI涨幅下降而减弱,在一些地区反而比往年更盛。

  居民购买频次高的物品涨得快

  “吃的、喝的、住的……你能想得到的,没有一样不涨价的。”上海的谢女士提起物价就很无奈,她的家庭基本生活月支出已从一年前的2000元攀升至3000元,“看样子还得加”。她的想法颇具代表性。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所作的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有62.1%和59.1%的受访者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在不少人看来,CPI代表着物价水平的高低,相比过去两年,CPI降下来了,为什么众多百姓对此感受并不明显,反而感到物价压力巨大呢?

  一方面,反映物价总水平的CPI温和上涨,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接触和购买频次较高的物品价格“以较大幅度上涨”,不少涨幅甚至超过百姓收入增速。

  以北京的蔬菜为例,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数据显示,当前蔬菜加权平均价同比上涨接近10%;而北京1至5月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同比增长8.7%。

  翻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资料表:今年前6个月,牛肉价格同比上涨30.9%,粮食价格上涨5.1%,蛋价涨11.3%,乳制品价格涨4.3%、服装价格涨2.5%;再看价格回落的:通信工具价格同比跌9.5%、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跌1.8%、交通工具价格跌1.2%,人们购买频次相对较少。

  “与生活密切的食品类价格上涨,人们往往感受深刻,而汽车、手机等产品降价,百姓则相对不那么敏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加之,CPI反映的是物价相对涨幅,而不是物价绝对水平,经过此前几年多轮较快上涨,很多生活必需品价格已处相对高位,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感受到较大的生活压力。

  另一方面,尽管一直以来统计显示居民收入增速高于总体物价涨幅,但由于房价房租、医疗、养老等一些生活必须支出近年来出现大幅上涨,对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形成明显挤出效应,造成不少百姓物价承受力实质性降低。

  房价等支出大头不列入CPI统计

  一项针对北京市民所作调查显示,分别有73.3%、65.3%、64.4%和61.4%的受访者认为生活压力加重的源头是医疗费用、房价上涨、养老保障和物价上涨。

  以住房为例,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今年前6个月,住房租金同比上涨幅度为3.7%。而在北京、上海等众多热点城市,房租上涨对租房者的压力要比其他城市高得多。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分析说,虽然房价等一些百姓生活支出大头并不列入CPI统计,但却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人们对价格总水平的判断。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社会需求面总体疲软,加之工业出厂价格持续下降对下游消费品物价上涨构成压制,全年价格总水平将保持温和,百姓物价压力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的可能性很小。

  从长远来看,要减轻百姓生活压力,则需在稳定物价总水平尤其是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基础上,增加百姓收入,加大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保障力度,消除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在面对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时的无力感,已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