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国保监会近期召集几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经验的保险公司代表,召开了一次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和风险防范问题会议。会上,保险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讨论的热点。
一位与会人士透露,保监会将从完善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指引,和建立完善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评估、信用担保体系两方面入手,推动保险资金深度介入基础设施项目。
上述人士表示,关于建立这两大体系的政策最快5月出台,完善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指引政策也有望在年内出台。 城投老总“断粮”
4月19日,聚集在北京参加“第二届城市投融资论坛”的各地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老总们很是焦虑。
“缺钱”、“缺地”是悬挂在城投公司老总们头上的两把刀。
中国现代集团总裁丁伯康说,城投公司一般担任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要职,是地方实现GDP增长的主要工具。虽然今年货币政策从紧,但是多数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还是要求当地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去年的水平,且有一定规模的增长。
但今年形势的不同之处是,从紧货币政策使信贷支持城市建设投资的力度减弱,此外,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推行了严格保护耕地政策,这使城投公司面临
“银根”、“地根”双紧缩。现代集团的一份调研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在去年全国已落实贷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有15%因宏观调控政策而停滞。
合肥城投公司副总经理吴晓东亦称,城投公司面临的资金困难不一而足。例如,银行紧缩信贷条件下,要求申请贷款的城投公司具有一定的现金流,而这正是城投公司的软肋。
去年年底,国土资源部在修订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中明确,土地储备中心可以有贷款权。而城投公司负责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容易掌握土地资源,因此有城投公司提出希望和政府土地储备中心一样,作为土地一级开发和二级出让的主体,并可以利用手中的土地权证进行抵押贷款。
丁伯康说,对于城投公司的多元化融资探索也在尝试中。他透露,国家发改委正研究以未来项目收益为支撑的债券发行,并在继续研究完善资产证券化产品经验后,继续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产证券化。
保险资金突围
按照保监会2006年3月颁布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保险机构仅限于间接投资,通过购买专业机构设立的投资计划,将投资管理交由专业机构运作。寿险和财险公司的投资限额分别为上季度末总资产的5%和2%。
一位参与4月19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会议的保险公司代表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出现的资金困境为保险资金介入创造了机会。从长远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取得稳定的收益、回报期长,与保险资金的投资习惯和要求相匹配。
保险公司积极备战基础设施投资,还与今年一季度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情况密切相关。“虽然不敢说亏损,但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会有大幅度的下降。”一位知情人士坦言。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存在诸多政策性障碍。尤其是去年10月份银监会叫停各商业银行以项目债为主的企业债担保,要求银行对其他用途的企业债、公司债、信托计划、保险公司收益计划等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不再出具银行担保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失去了担保和信用支撑。因此,今年春节以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步伐基本停滞。
如何突破银行取消担保后的保险资金担保、信用评估难题成为这次保监会会议的主要讨论内容。
上述与会人士说,保监会准备建立保险行业自己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信用评级和担保体系。具体文件出台后,将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规模、投资主体要求、投资对象信用评级等系列问题。
保险行业还将引进社会第三方担保机构,为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担保。
另外,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引性文件也将得到完善,尤其是在股权投资方面,将有新的规定出台。
“股权投资肯定会突破的。”上述参加会议的人士说,大规模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运作,仍会采取资产管理公司为主要模式。对于投资额度和期限来说,会采取单个项目“特批”或单个项目进行控制等方式来进行。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直是保险资金投资的重点方向,此次扫除政策障碍后,保险资金势必大规模介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关专家提醒,需要防止保险资金将在股市、基金的投资中的浮躁心态带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果保险公司把介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成本起点定得过高,则实际投资效果难免与预期有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