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日前公布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上海市民平均寿命首达到81.08岁,比2005年提高了近1岁。寿命的延长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享受人生,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长寿的风险”却也日益考验着每个人乃至家庭的经济能力。
绕不过的养老金缺口
谈到退休养老,多数人仍会觉得,现在的社保制度不断改革完善后,养老金加上自己平时的储蓄应该能足够应付今后的生活开支压力。事实上,养老金能否维持好退休后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养老金替代率来加以判断。
通常社会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以向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目的的制度,我国设计的目标替代率水平是60%左右。
对个人而言,按照退休后领取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各自的养老金替代率,这一数值越小,表示养老金缺口越大。一般对中等收入水平及以上收入者来说,其养老金替代率会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意味着他们仅靠养老金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可能会有很大的落差。
一个案例可供我们参考:假定2008年上海市平均工资水平为2000元,并以每年5%速度递增。22岁毕业刚工作的小王,始终按照2倍于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来交纳养老金,按照8%的存入比例计算,那么到他59岁准备退休时,考虑到存款收益以及通货膨胀因素,他个人账户储额将有695331元,60岁起每月可领养老金8391元。
小王38年后退休时还能每月拿到8000多元的养老金,看起来似乎不低,但是如果加上3%的年通货膨胀率,实际只相当于2008年的2729元,也就是只相当于他退休当年社会平均月收入的60%左右,与他退休前的个人工资相比,更是只占32%,收入更高的人群,这一数字将更低,即生活水平的落差更大。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要退休后仍能保持与之前差不多的生活水平,或者落差不至于太过悬殊,那么未来的养老费用缺口就必须由个人尽早去弥补。
中意人寿上海分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养老金的筹划,更多应该从保值增值的稳健角度去考量。具体来说,首先要保证养老金不会亏损。其次,要保证养老金从退休以后可以持续获得,尤其是现在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要确保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能相应延长。再者,考虑到通货膨胀原因,养老金要有一定的增长。
选择养老保险要趁早
很多人会考虑以股票或是基金作为养老规划,但是,毕竟资本市场的风险较大,以不确定的收益甚至是风险来充当以后既定的需求,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储蓄、国债、基金定投等理财方式当然可以视个人风险偏好来适度选择;而商业养老保险具有稳定的增值功能,则应该是人们优先考虑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保险为数不少,几乎每家寿险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产品,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传统型养老险,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未来领取的养老金是确定的;另一种是投资型养老险,主要是投连险和万能险,其未来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
在考虑自己未来养老问题之前,首先投保人要明确自身目前的经济状况,大致了解未来养老金的缺口,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产品。在购买时机方面,如果收入水平许可的话,还是应该尽早购买。因为越早投保保费越低,况且养老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开的问题。
有一种观念值得我们接受:养老保障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提早着手是“量力而为”尽快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养老计划要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如果是投资型养老险,还会累积更多的投资收益。即使是经济状况并不充裕的年轻一代,在确保意外与健康风险保障的前提下,也应当考虑先适当购买一部分养老险,并随着年龄增长和经济宽裕,再及时加以补充。(来源:解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