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防损和补偿能力明显偏低 保险业应有前瞻意识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减灾防损和补偿能力明显偏低 保险业应有前瞻意识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4日 08:55
    “在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尽管保险公司进行了主动赔付和通融赔付,赔付数额达到37亿元,但占受灾地区全部损失的比例仍然较低。”4月11日,在北大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举办的论坛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谈到保险业面临的问题时提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业参与减灾防损和发挥经济补偿的能力还有明显差距。

    对于南方冰雪灾害的反思,也使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成为延续至今的热议话题。前不久,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几位保险业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将其写入政协提案。据记者了解,这项工作在保监会积极促成、业界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协调下正在推进过程中,尽管制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不过从目前的进展看,建立巨灾风险转移机制或许将在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中寻找到突破口。

    但是应对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面临那些频发的、灾情损失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内保险业的差距绝不仅是表现在一个巨灾保险机制的缺失上。赔付水平低、只关注减损、被动适应,也暴露出业界对气候变化的冲击缺乏前瞻意识及积极主动的姿态。如何更好地利用保险手段分散灾害风险,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保险业仍是任重道远。

    很多人认为自然灾害导致的令人头痛的理赔和惊人的赔付数字,对保险公司意味的是财务危机,这的确令人担忧,但也不尽然。美国风险管理专家丹·安德森在所著《企业生存:可持续风险管理》一书中提出,全球变暖与全球变暖相关的风险管理会使保险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建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技术来应对全球变暖的风险再一次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孕育了巨大的商机。

    慕尼黑再保险发布的报告称,在过去的50年间,与气候相关的自然风险数目正在稳步上升,总损失和承保损失也在同步上升。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象灾害频率已经提高2倍,而承保损失增加了10倍。该公司2007年12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体经济损失达到了750亿美元,与上年相比上升了50%。由此造成的保险赔偿达到300亿美元,而2006年这个数字仅为150亿美元。涉及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和巨灾互换、关于天气的金融衍生品以及碳交易系统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人寿、健康保险公司来说,全球变暖造成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或是气象灾后本身都可能导致水生疾病、热浪袭击、空气污染及由昆虫、啮齿动物和扁虱所传播的疾病,抑或造成人寿和健康保险索赔数量的增加。而这被放大的索赔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及为健康保险融资的政府和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保险业应该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并抓住“气候变化阴影下的商机”?勇立潮头的欧洲保险业为全球树立了典范。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抢占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相关讨论的话语权。

    在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思道布兰保险公司等带领下,1995年制定的《保险业环境宣言》已拥有来自27个国家的86个签约保险公司及5个保险组织。在被称为“直面气候”的倡议中,英国保险人协会提出加强业界在公共政策上的影响力,使保险业与政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给保险业带来的挑战,鼓励消费者采用“气候友好型”生活方式,把环境意识融入个人和企业的日常生活之中。英国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对混合燃料汽车保费给予折扣,一些大公司还直接投资参与碳排量信用交易市场、气候变化衍生保险产品,包括对遭受干旱的非洲国家提供食品担保等。

    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领域尤为活跃的瑞士再保险,同时在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方面也表现出开阔的视野。公司建立了温室气体风险解决方案,其中开发的“减排交易远期合约”的新产品,可以平抑排放配额市场价格的波动。瑞士具有一整套可持续发展战略,自1998年以来,瑞再每年发布一次全球环境报告,在这些报告中,已经把与水和气候有关的重大问题纳入公司的前沿问题应对计划。

    尽管中国的保险业、保险企业在气候冲击面前难言过关,但也并非没有任何行动。我国在《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巨灾综合应对能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保险试点,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鼓励公民和企业参加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对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和转移分担功能。2007年4月25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保险业应对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业要重视防范应对,加强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巨灾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中再、人保财产险等公司为巨灾风险的防御正在进行积极研究和准备,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也主动参与到环保、节能减排等公众传播活动中。

    目前我国正遭受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三高症”(灾害高风险、高危害和防御治理高难度)的严重威胁,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所有防御建设处于萌芽阶段。面临保险供给如此大的缺口,保险业应该意识到气候变化考验的严峻性;而如何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地位,更是保险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说,国人实现“气候觉醒”已当其时,那么,作为具备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的中国保险业在警醒之后,需要大力提升战略意识,并积极地行动起来,提早建立融资战略及灾害应急计划,特别是要拿出更有成效的减损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冲击,做到有备无患或少患,做足功课。
来源: 金融时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