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质疑交强险 千万年薪由其分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车主质疑交强险 千万年薪由其分摊?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02日 10:26
周东飞
    1055位车主日前联名向保监会递交一份请求,质疑交强险过多地分摊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并请求保监会对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公司高管的千万元年薪进行调查,向投保人澄清中国平安高管薪酬从交强险中分摊的数据,去掉不合理分摊的费用。

    在这样一份请求中,交强险经营成本问题和上市公司高管天价年薪问题,融合交织于一处,引燃了又一轮诉求真相的火焰。2007年交强险年度经营报告披露之后,车主们立即质疑,在实际赔款仅为44亿元的情况下,为什么经营成本居然高达141亿元?他们甚至要求国家审计署对交强险经营情况进行审计,然而一切努力止于无果而终。前不久中国平安年报披露,2007年该公司有8位高管年薪超过千万,其中CEO马明哲更获得了6600余万元的薪酬。在股市大跌的背景下,高管天价年薪自然受到网友的怀疑和质问,同样没有谁给他们以让人信服的答案。

    不透明是想象得以萌发的最有利条件,不公开则更加无力说服任何质疑者。或许在1055位车主看来,平安高管何以获得如此高昂的年薪,而交强险的经营成本又何以居高不下,两者之间占有与分摊的逻辑猜想是如此的顺理成章。再进一步来看,他们几乎是在请求受质疑的对象和监管方,请以真相和数据否认我们的想象和关联。就车主的利益指向来看,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高低似乎并不关他们的事,他们只关心以公益为名、假强制之手的交强险是否变成了牟利工具。如果针对平安高管的年薪质疑甫一提出,就能够以负责、公开的姿态予以说明和解决,则车主们断无借机重翻交强险老账的机会。

    不过,这样的假设显然不能成立,因为上市公司等公众型企业真正落实公众投资者权益,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存在于悬疑状态的问题。中国平安这样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之类的大事并不能由管理层自设权力、自行操控、自我监督,股民作为公司在法理意义上的拥有者,必须能够就此发言并监督自己的意志是否得到了落实。从高管天价年薪事件来看,股民实际上只拥有在场外“不冷静、不理智”叫骂的机会。受雇佣的管理层倾向于扩大手中的权力,甚至习惯于漠视股民利益追逐自身利益,这些在监管到位的前提下都不可怕。问题正在于,监管方总是被一再吁求,却一再不肯出手。

    在1月25日召开的2008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承认,“总体来看,交强险的经营成本还是太高。”甚至也在报告中要求,要加强交强险核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完善信息披露方式。然而,没有任何成果能够表明,车主关于审计交强险经营成本的强烈要求得到了回应。从微观经营领域到宏观监管领域,过低的透明度让人们充满了疑惑和焦虑。过高的交强险经营成本是否流向了高管们的口袋,在看不到证据的情况下,1055名车主的怀疑恐怕更可能建立在强烈的被剥夺感之上。对事件有关的各方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公开,以充分的透明治理来化解各种质疑。

    阳光不只是权力的防腐剂,同样也是经济领域健康运转的良药。正如同民主不仅对政治有意义,在经济形态下,它将以自由自愿为表现形式,最终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透明治理需要在上市公司得以落实,因为股民作为出资者以其出资额度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透明是维权的基础。透明治理亦需要在经济监管中落实,因为监管者说到底是替公众行使权力,作为最终的权力拥有者,公众当然有理由洞悉一切。(潇湘晨报)
来源: 腾讯财经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