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难"冻"险企利润 中小企业投保意识破冰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雪灾难"冻"险企利润 中小企业投保意识破冰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2月15日 09:28
卢晓平 黄蕾
    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南方地区的暴风雪导致的灾情超出预期。但对于保险公司尤其是财产保险公司的业绩影响并不大,这是记者走访了相关业界人士得出的结论。    

    对险企利润影响不大

    保监会最新公布的雨雪冰冻灾情数据表明,截至2月10日,保险业共接到雨雪灾害保险报案80.34万件,已付赔款10.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已付赔款9.75亿元,人身保险已付赔款6500万元。

    可以看出,财险赔偿占了此次赔付的大头。

    “此次赔偿主要对象之一是电力行业,但此类保险由于金额较大,都进行了分保和再保险,因此,涉及财险公司自身的赔付数量有限”,一位业界专家表示。

    来自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保险业雨雪灾害预估赔款超85亿元。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整个理赔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最终的理赔数据公布,“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

    多位保险业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本次雪灾只是常规性灾害,加上国内整体保险深度不高,尤其自然灾害中容易“受伤”的农业领域投保率较低,家庭财产保险更乏人问津。因此,从整体上看,不会对财险业务盈利构成明显影响。同时,由于财险对保险集团利润贡献度较低,所以雪灾对今年国内保险行业的总体影响不会很大。

    “我们认为,这样的雪灾从中国过去的情况来看,还属于常规规模的灾害。同1998年洪涝灾害和2004年的‘非典’相比不是一个级别。”安信证券保险分析师杨建海向记者分析。

    他举例说,去年3月上旬东北及山东的暴风雪与今年的雪灾有一定可比性,在这样的灾害情况下,中国人保2007年的承保利润仍然比2006年同期上升40%。

    “但如果从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来看,雪灾造成的索赔损失,对保险公司的一季度报表影响还是会比较明显的,尤其是财险业务比重较大的保险公司。”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分析认为,不过,保险公司可能会通过释放一部分巨灾准备金,用以抵消雪灾造成的理赔损失。    

    大灾后费率恐难提高

    按照国际惯例,大灾过后,保险公司常常根据赔付状况和灾情出现的频率,在来年会提高费率,增加投保人成本。那么,此次雪灾会给中国保险公司带来提价的可能性吗?

    “按理说,费率代表的是对风险的估价,保险费率应该根据风险变化而变化。但是,我国由于价格竞争激烈,市场的承保纪律缺失,价格的传导机制并不通畅。因此,保险公司明年想提价的概率几乎为零,”一位保险业专家告诉记者。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不怕灾难和赔付,而是怕费率的长期不足和持续低迷。如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的海啸造成28万人死亡,保险赔偿超过3.35亿美元。事后相关保险公司都从提高费率和赔款条件等方面给予限制,推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不过,今年保险公司的年报上将有两项比较明显的变化,除了现金赔付数量有明显上升外,未决赔款资本金也会增加,”这位权威人士表示。

    可以预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正常天气的增加,保险公司在应对恶劣天气方面所需要预提的赔款资本金会相应提高。    

    中小企业投保亡羊补牢

    虽然这次雪灾折射出我国低投保率的现状,却也凸显出保险在自然灾害补偿中的重要性。沪上多家财险公司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投保财产险上的积极性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已经主动上门咨询投保事宜。

    “由于灾前没有上保险,不少受灾企业只能自己为损失‘埋单’,而无法得到保险赔偿。”上述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次雪灾理赔的过程中,已经接触了不少这样的案例。

    “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国内保险商在自然灾害补偿中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教授庹国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外,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中,大约有30%能得到保险赔偿,而国内这个数据只有10%。他强调,“国内企业、家庭对财产的投保意识还是不强,尤其是农业保险的投保率更低。”

    因此,投保率亟待提高的呼声此起彼伏。王小罡预计,由于大型企业投保率较高,因此,这次雪灾可能更多地唤醒中小业主的投保积极性。另外,根据国外历史经验来看,大灾之后,再保、分保市场也往往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总的来说,自然灾害过后投保需求会相应放大。

    “全社会的投保意识无疑将得以提升”,权威专家表示。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