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已鸣响上市号角的中再集团遭保监会红灯——其员工持股计划被搁置。几乎同时期,阿里巴巴主席马云表示,公司将履行上市给予员工套现的承诺。在牛市冲天的两年之中,这样的对比在不停地上演,想要推行员工持股制的企业遭遇了不同的命运。员工股权激励制度再次成了业界讨论的问题。
国企:不患寡而患不均
中再员工持股计划被拒,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再的央企背景。据了解,中再集团属二次改制,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注资360多亿元人民币,各持股14.50%和85.50%。由此,中再集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央企。而保监会给出的解释是:分配不均会激化内部矛盾,所以凡属央企上市的此类计划均不予批准。
中再的股权激励计划与近一年前的中国人寿颇为相似,股权激励范围主要是董事、高管、一定职位以上的管理骨干等在岗员工。结果中再也遭遇了与人寿一样的结果。
其实,中再事件的背后是有关部门对国企股权激励制度的再思考和调整。之前建行的员工持股计划就遭到了“变相加薪”的质疑,随后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市银行的造富神话更是引来关注。国有资产、高管腰包、员工暴富——在“股权激励”之下,这些敏感的字眼产生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有媒体称,日前,财政部、银监会、国资委三部委已开始针对所辖企业的股权激励,做出规范与限制性政策。中国银监会也向城市商业银行下发了一份关于股权激励限制性政策的讨论稿:监管层不支持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同时城商行高管的股权激励总额也要减半。
由此来看,中再不是一个特例,而是一个信号,预示着监管层将对国企股权激励制进行严格控制。
新兴派:十年磨一剑
对于一些新兴行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来说,发布员工持股计划是当下最时髦的管理手段。盛大、百度、滕迅等先后加入了股权激励的大军中,而后来者阿里巴巴则更是出手不凡,有近5000名员工持股,即将开掘国内上市企业中最大范围的富人圈。从当年惊叹百度造就数百个富翁,到今天阿里巴巴的数千持股人,股权激励制在新兴行业持续升温。
细观这些崛起于互联网时代的实力派企业,上市之梦大多是在公司发展五六年之后才实现的,而阿里巴巴更是历经了近十年的磨砺,才走上了上市之路。高科技行业人才流动频繁是尽人皆知的现实。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建立起稳固的企业文化,成为这一代年轻企业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无疑,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是一步好棋,可以借助长线投资来解决员工的当下利益。
其实不光是创新型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对于激发各类中小企业的活力都显得很有意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员工获取资金和利益保障的空间就更为局促。虽然普通员工的可得股权往往有限,但事实证明,股权激励的确是企业绩效激励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增加福利和补充薪酬的作用。
当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天不会凭空给企业员工下金子。许多分得股权的员工都是与企业共同成长起来的元老级,是耐得住寂寞坚持到最后的那帮人。有人曾这么告诫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把股票放在高高的山上,让员工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他应该得到的股份。
急进派:先乘凉后种树
与百度和阿里巴巴不同的是,一些企业早早就抛出股权激励的橄榄枝,而且涉及的员工范围也较大。这样的状况在中小保险企业中屡见不鲜。有媒体称,成立时间不长的阳光财险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预计金额就将逾亿元。这些积极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其实力往往不可小觑;它们大多有了初步的上市计划,而且发展势头良好,持股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业内人士估计,保险行业的股权激励风也会波及到其他行业,成为国内报酬体系多元化趋势中的重要部分。其实,股权激励在欧美国家已经历经了近60年的历史。目前美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已达到了2万余家,有数千万的企业员工参加了各种持股计划,全球500强工业企业中有90%都实施了股票期权制度。与之相配的是欧美各国对员工持股的诸多法律和政策支持。
我国的员工持股时代才刚刚开启,一些企业的激励制度在急进中诞生,规范性和合理性就难免缺失。据悉,保监会在11月初发布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章程的意见(草案)》中,对保险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做出了规范:要求保险公司对高级管理人员或员工实行长期激励或实施员工持股时,应在章程中明确长期激励或员工持股的范围、方式等原则性内容,同时将具体方案列入章程附件,并且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为员工购买公司股票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也就是说,急进派们推出的股权激励将会是框架下的舞蹈,而且这个框架将越来越明晰、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