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汇"出海" 中小险商"捂着牌照等机会"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购汇"出海" 中小险商"捂着牌照等机会"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1月08日 07:43
    面对平安、华泰两家老牌险企在QDII牌照上的斩获,一批中资保险新军却显得波澜不惊。出于自有外汇资金有限、汇率风险等因素,中小保险公司对于购汇“出海”观望气氛较浓。

    一轮采访了解下来发现,多数中小保险公司在QDII问题上多持“捂着牌照等机会”的心态。一家中资新兴寿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们会递交QDII申请,先拿到牌照再说,至于何时进入操作实战,对比境内外市场表现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由于中小保险公司尤其是中资保险公司的自有外汇资金较为有限,另外,国内A股市场气势如虹的上涨走势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更令他们对“扬帆出海”谨慎再谨慎、观望再观望。

    不仅如此,由于自身技术、经验、人才等方面的不足,部分保险新军或将卡壳“出海”门槛。

    根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来看,保险机构“出海”需要满足:董事会至少有两名独立董事,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具有2年以上境外投资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上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等硬条件。

    然而,目前不少新兴保险公司在独立董事及境外投资人才数量上仍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出海”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须付出一笔规模不小的人才投资成本。

    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在专业人才储备还是投资管理经验上,我们目前都不符合条件,如选择‘出海’公司就要支取一笔资金用来聘请独立董事和境外投资人才。”但现实的问题是,这些保险新军尚处业务拓展前期,正是急需资本金的时候,因此,“在境外投资和机构扩张上,公司通常选择后者,夯实地基后再‘出海’当是明智的抉择。”

    “出海”热情虽不高涨,中小保险公司对QDII本身意义的肯定却仍存。他们认为,QDII出海投资对于保险公司分散风险,分享海外收益至关重要。尤其对于资金量大的国内保险巨头,在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的现状下,出海是其增强资金运用实力的一个必然选择。

    不过,近来银行、基金系QDII产品相继跌破面值,令市场人士开始质疑:保险系QDII是否重蹈收益欠佳的覆辙。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就此分析认为,“我们不应该根据市场的短期表现,来简单评价QDII产品的成败,关键还是看其长期的收益表现。”

    尽管如此,仍有专家分析认为,国际市场上牛市多年,易使国内机构投资者淡漠风险。美国“次贷”风波对国内银行系QDII产品的间接影响,可谓给保险商们拉响了警钟——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存,QDII并非谁都可以“玩转”。在“出海”过程中,利用金融衍生品来对冲汇率风险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在收拾“出海”行囊之前,做好“出门”功课乃当务之急。

    一家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如何把握“出海”进程,关键在于练好内功,不断增强全球投资经验,培育国际型投资人才,而不是仅仅依靠主观判断来决定保险QDII的时间表。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