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将实现快牛到慢牛的转折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A股将实现快牛到慢牛的转折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28日 07:48
徐婧婧

    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依然稳健,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一季度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较高,而恐慌性暴跌局面难以长期持续;预计随着市场的估值水平大幅降低以及政策和消息层面在未来逐渐转暖,投资者信心将有所恢复。因此尽管未来股市的长期趋势还要观察未来通胀等具体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但我们判断二季度市场在快速探底后将逐渐企稳,中期反弹行情有望产生(招商)。随着市场一次次探底,投资者一次又一次地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和承受底线,静静地看着市场的发展,股价是不以投资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只是按着自身的规律发展运行,分析研判市场的时候,不能以从主观的角度出发进行预测,而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来分析问题(易方达)。我们认为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会持续存在,但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小,3%-5%的温和通胀现象可能持续。CPI下降时发改委将上调电价与成品油价格,下半年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根据前面的分析,如果没有出现新的物价上涨,CPI在8月后会明显回落,而压制许久的电价与成品油价格可能择机上调(大成)。目前市场已经具有了中长期的投资价值,但是短期来看,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显露,宏观经济增速减缓,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依的目标短期内难改,二级市场资金体系的持续性流出,将不断增加系统性风险(南方)。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全球一体化,中国股市估值体系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但如果现在就按全球估值体系对中国股票定价,也不是科学、客观的,因为它超越了中国市场的阶段实际,对实际投资是一种误导。毕竟中国股票发行仍在实施审批制,同时,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没有想象的高,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事实仍会在股市上有所反映(交银)。

    阶段性调整属正常

    在经历了2006和2007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A股市场的累计涨幅已经非常可观。从客观上讲,阶段性的调整也属于正常情况。(易方达)。人民币升值速度将加快。在抑制通货膨胀又不影响经济的政策选择中,加快升值速度无疑是一个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的选择,有利于抵御国际市场通货膨胀向中国的传导(大成)。以4月18日收盘价统计,A股市场2008年估值水平为18倍左右,从估值的角度看,目前市场的下跌已经处于非理性状态,即使存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宏观经济的调控,目前的市场估值水平也已经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市场“最坏的时刻”也是投资者“最迷惘时刻”,往往也是“曙光乍现”为时不远的时刻(巨田)。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好于市场的普遍预期,尤其是GDP增长达到10.6%,表明经济增长仍旧比较强劲。CPI也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短期内通货膨胀继续走高的压力有所减弱(国泰)。目前市场的跌幅已经较为充分反映了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不论从调整的空间和时间来看,都已经足够,股市在二季度产生中级反弹的可能极大(长盛)。

    快牛到慢牛的转折

    中国经济增长积累的动力是挡不住的。目前经济层面矛盾很多,但增长是必然的,通胀也是必然的。只要社会体制不变,大的牛市周期就不变。2008年是快牛到慢牛的转折年,大幅震荡之后中国股市将会呈现出成熟股市的特点,投资者对问题的看法会更理性,比如会高度关注各项经济数据的变化(易方达)。预计近期难以有持续的热点或整体性的机会,但是市场风格会有所轮动,低估值大盘股票的表现将超越小市值高估值股票。短期内规避业绩风险较大的行业,如石化、电力等,但价格管制放开后可能蕴藏机会;房地产业深幅下跌释放风险并率先企稳,具备一定抗通胀能力,短期业绩确定性较高并具有一定的释放业绩的动力(建信)。由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物价上涨因素,市场对于2008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预期普遍出现担忧,我们认为:这种影响不容忽视,但是以目前市场50%左右的指数调整,显然对于这种影响又反应过度了,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按照2008年的动态市盈率来计算,已经回到20倍以内的水平,凸显投资价值。随着一季度业绩报告的陆续披露,这一影响因素也将逐步明朗化,有助于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盈利形成更为理性的预期(国投瑞银)。我们认为大盘即使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但空间有限,现在的点位即使不是最低的位置也是比较低的位置了,下一阶段市场有望走出逐步止跌并盘整的行情,个股走势将继续分化。在行业层面,我们仍然长期看好能够抵御通胀与经济周期、国家政策支持导向明确的行业(包括商业零售、生物医药、旅游酒店、食品饮料、替代能源、节能环保等)以及能够受益于价格上涨的煤炭、化工、农业等行业(天治)。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