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连续大跌新基金扎堆首发 阳光私募跑赢公募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市场连续大跌新基金扎堆首发 阳光私募跑赢公募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3月19日 07:47
肖莉
    市场连续大跌、新基金扎堆上市的情况下,新基金发行正面临异常严峻的挑战。截至上周五,监管部门已经连续六个交易周发行新基金,而15只新基金集中上市销售,也是中国基金发行史上的“头一遭”。如此多的新基金集中面市,无疑将面临发行萎缩的难题;但从市场情况来看,一些明星私募基金认购情况依然不错。

    新基金发行“苦闷期”

    证监会上周末再次于收盘后放行3只股票型基金,这是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以来,连续第六个交易周每个周末放行新股票型基金,放行规模已达15只。这在中国基金发行史上是“头一遭”。

    在本批新基金获准发行后,监管部门一个多月来已经放行逾千亿元的新股票型基金。

    然而,新基金发行一日不如一日。已经上线的4只新基金迟迟无法结束募集,中银基金与浦银安盛的新基金发行形势,已远比之前南方和建信的两只新基金严峻;而本周开始,东吴和天治的新基金也先后进入募集期,相比较而言,这两只新基金没有银行渠道的股东背景,前景也难乐观。

    多数基民悉数被套

    基金代销机构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市场跌幅超过一些投资者的预期和想象,去年8月以来入市的新基民,已多数套牢,而QDII净值损失之大,也令抢购QDII的投资者需要长时间治疗“伤口”。

    数据显示,去年8月与9月的基民开户高峰期,两个月时间新基民暴增450万户;4只基金QDII在出海半年之内,总资产已缩水达300亿元(募集总规模为1200亿元)。

    截至3月13日,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净值为0.808元,华夏全球精选基金净值为0.753元。与此同时,6毛钱的基金已出现两只: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净值为0.679元,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净值为0.685元。

    一些拿到新基金批文的基金公司表示,目前的市场已经让基金公司处于两难,马上发新基金,密集的发行和涣散的市场人气,可能导致新基金认购非常冷清;但推迟发行,则市场是否会“越跌人心越散”?

    大户热捧私募基金

    与公募基金认购规模日渐萎缩的情况相比,私募基金的日子也不算好,各路神秘的私募高手们借媒体在公众面前曝光的次数明显增多。不过,这也让一些有市场号召力的、阳光化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得到资金追捧。

    一位明星私募基金经理称,其管理的私募基金原计划将门槛由目前的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但由于市场状况,该公司暂时没有将门槛提高,一旦客户数量增加15%左右,则其将考虑把账户关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次打开将门槛提高至500万元。

    “希望今后将最低认购资金数提高到1000万元,这样对客户数量有个限制,能更好地为现有客户做好维护和管理。”该明星基金经理对募集情况乐观表示。

    这位明星私募基金经理管理的账户,目前得到了不少大客户的认同和追捧。一位欲购其私募产品的大户称,其资产前两年已随股市红火翻了几番,利润远远高于其做实业。目前,在通货膨胀日渐明显的情况下,他希望通过私募机构帮其在资本市场把财务打理好。

    震荡市突现私募灵活性

    资料显示,今年以来阳光化私募基金表现强于公募基金,这一趋势已在今年1月出现。

    根据深国投和平安信托披露的净值数据,今年1月,有可比数据的19只阳光私募绝大部分跑赢了大盘,近半数跌幅在6%以内,甚至还有部分“阳光私募”出现正收益,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跌幅为13.45%,上证综指跌幅为16.69%。

    而刚刚出炉的国金证券私募基金评价体系显示,今年2月,参与评价的79只非公募证券类集合理财产品,平均月度收益率为-1.94%,表现好于同期国金证券偏股型开放式基金指数(平均收益-3.28%)及同期上证指数(-6.49%)。

    对于阳光私募连续跑赢公募基金的现象,基金业人士分析指出,在震荡市中,私募基金的宽松投资条件使其在仓位上表现灵活,一些私募基金在市场5000至6000点选择空仓,而在一些相对低点买进卖出做波段,为其收益提供贡献。

        记者观察

        但愿专户理财不会助长“老鼠仓”

    早报记者肖莉

    公募和私募基金发行的两极化现象隐现,让人们开始对公募基金和基金专户理财的发行产生深思。

    坊间传言,基金公司正在竭尽全力推广专户理财业务,一些大户甚至得到了“老鼠仓”的许诺。

    只是传闻,当不得真,但愿传闻不是真的。不过投资者还是要问,除了自律外,伴随着新业务推出,有什么制度安排可以阻挡“老鼠仓”?

    几个大户的话有点让人担心。

    他们说,因为公募基金公开发行,需要信息披露,“暴露”的信息让跟风者对基金操作产生负面影响;而专户理财则不用担心信息“泄露”。

    公开PK隐蔽,公募和专户各自的“小粮车”不同,但同在一个粮仓保管员(基金公司)的看护下,公募基金的基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所持有的粮草(公募基金利益),不曾被管理员换一个“粮车”而“搬动”过呢?

    作为基金专户理财的先行者,社保基金的运作一直很神秘。除了每年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的业绩,以及在上市公司年报、季报中出现的身影可见端倪外,其大多数举动均隐匿于水面之下。公募基金为社保作出“牺牲”的传闻一直在市场上存在。哪怕只是为了辟谣,社保基金的信息披露能否更透明点?

    不过,作为专户理财的委托人,也有声音称,不透明自有道理:自身资金的运作情况,凭什么要让公众知道?公众知道后是否会影响到自身的资金运作?

    能否这样???为了不影响资金运作,专户或社保基金在运作相当一段时间后(比如一年或两年),像基金年报一样,作出相对完整的信息披露,届时,短期跟风对资金运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吧?

    至于为什么要公布,很简单,因为大资金运作会对市场产生影响,社会对市场的监督(哪怕是事后监督),可能也比监管部门内有限的几双眼要“雪亮”得多。

    目前的监管现状不容乐观。

    基金公募“老鼠仓”几乎都是由媒体四处“挖掘”,而从未见过由监管部门主动披露。监管部门对整个证券行业或市场也会做一些常规或非常规调查,但调查结果或结论,大多只是作为“内幕”被掌握。

    公众无从得知。

    市场中还存在一个制度性的疑问???目前,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机构大笔买入基金,该基金再买入大量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上市公司重大决策投票时,基金毫不犹豫投赞成票。这算不算“关联交易”?

    假设专户理财业务正式实行,A公司的专户理财账户,是否可以全部或大部分购买A公司股票?如果A公司自身持有,以及专户资金持有的公司股票超过一定比例,A公司是否要被举牌?

    正在准备出台的基金专户理财细则,目前还没有看见踪影,其中的具体规定不得而知。

    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人问,如何让猫吃下辣椒?武夫说,掰开猫嘴直接喂下去,这是最直接的办法,提问者说,这样可能让猫讨厌辣椒一辈子;文人说,包在鱼丸里骗猫吃下去,提问者说,这样可能以后让猫连鱼都不吃了。

    “聪明人”献上一策:把辣椒涂在猫屁股上,猫因为辣疼难当,只能不停地用嘴去舔辣椒。这样,猫每次舔辣椒都会觉得舒服一点,时间久了,猫会以为是吃辣椒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对辣椒的味道也会慢慢习惯。但愿,“老鼠仓”不是理财专户业务喂给基金公司的辣椒。
来源: 东方早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