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大发展的冷思考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基金业大发展的冷思考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1月05日 08:31
    “基金公司必须大力推进内部管理,加强自律。”富国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深思熟虑地说,“中国基金业能走到今天,主要就在于大家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如果基金公司为了短期利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基金业的长远发展将十分不利。”

    谢卫算得上基金业的“元老级”人物了。1997年谢卫到东莞参加了证监会组织的基金业培训,1998年参与筹建富国,到现在已有十年的时间,他也见证了基金业十年的发展历程。“当时大家都觉得基金太透明不好做事,很多券商的高管、业务骨干都不愿加入基金业,华安卖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时,老百姓不知是什么东西,还以为又在发认购券。”

    回想过去十年,谢卫表示,自己为这一事业付出一些代价走过一些弯路,但看到基金业今天的发展,则感到非常欣慰,“基金的价值不只是为持有人赚钱,而是为国企改革为资本市场改革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谢卫表示,股改对资本市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股改成功的前提是有一批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的发展壮大也增强了股市的承受力,才能有现在这么多蓝筹股上市,证券市场才能起到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在富国基金做了八年的副总,谢卫表示自己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跟上时代要与时俱进,“现在参与基金业的人越来越多,新秀越来越多,水平高的人越来越多,我的目标就是要尽量适应新东西,争取多跟几年。”为了跟80后的下属沟通更方便,谢卫上了MSN,通过网络谈工作,“我们的营销方式也会引进更多网络的方式。”

    谢卫要求自己要多学习多思考,“虽然动笔动腿的机会在减少,但思考的能力要提高,对行业重大的拐点,我们应该更敏锐。”他打了个比方,“就像游泳,过去是在小池塘,先下水的人有优势,现在到大海了,游得好的人很多,分不出谁先谁后。只不过我们这些先下水的人凭经验知道风浪一定会来,会在什么时候风浪会来,所以会走得谨慎一些。”

    在日常的管理之外,谢卫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各地参与各种投资者教育活动。做过发审委委员、在富国基金管过投研也管过市场的谢卫,觉得自己的工作经验很适合去和投资者交流。“在做发审委委员时,我审过的企业很多都不错,我将亲身经历和体会告诉投资者,会比较有说服力。”

    谢卫经常到一些偏远的地方去讲课,虽然很辛苦但他也觉得很有乐趣,“能够帮助老百姓理财,我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去年在北京,有一对夫妻是协和医院的医生,因为听了我的课买了基金赚了钱,非常感谢,让我很感动。”

    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他觉得更应该去跟老百姓交流,了解第一线的情况,知道投资者最关心什么,而不是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下周六要去河南,到了郑州还要坐大巴到地级市去讲课。”谢卫乐此不疲,“我们富国有句品牌口号叫‘投资未来·在一起’。”

    “在这个行业工作时间越久,我觉得越该谦虚,因为行业进步太快。”40岁出头的谢卫感慨地说,“基金现在无疑有一种浮躁的氛围,但我们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做的结果不能控制,但一定要开始去做,坚持自己的理念尽可能去做,最重要的是过程,而过程很难,是一个细活,只要把过程做好了,结果是水到渠成。”这听上去平淡无奇,却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基金行为短期化而非长期回报最大化

    记者:从去年到今年,基金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金业的规模已超过三万亿。在这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谢卫: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弥漫在全行业的一种浮躁情绪,是基金公司行为的短期化。为了追求规模最大化,基金公司的行为越来越短期化,比如对短期业绩的过分追求、首发时一些不切实际的宣传、对营销人员的奖励、大比例分红之类的行为。一些短期业绩好的公司规模迅速增长,有的公司半年期业绩一好就可以发一只几百亿的基金,现在大家都是业绩不好时不说,短期业绩一上去马上大力宣传,误导了投资者。大家都盲目地以为钱进来就是好事,殊不知钱进来难,钱进来以后要用好更难。

    从表面看,这种短期化来源于各类排名竞争,无论是净值排名还是规模排名,都导致基金公司的策略非常短线。从深处看,则还有制度的因素,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收取固定的管理费,不可避免要追求规模最大化,而非长期回报最大化。

    取消短期排名与明星基金经理制

    记者:有业内人士建议取消短期排名,您怎么看?

    谢卫:是应该解决基金业绩短期排名的问题。现在是年度排名已经不够用了,还要争季度甚至是月度排名,感觉满世界都是数据库,满脑子都是各种排名。我认为应该像国外一样,只排三年的业绩,不排一年的业绩,更不做季度的排名,真正好的基金公司应该看10年20年的业绩,现在晨星就已经取消了一年期的评价。短期排名不仅让基金公司陷入排名游戏急功近利,也不利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我们总是抱怨“基民”的目光短视,殊不知正是我们误导了投资者。

    我们需要给投资者正确的引导,这方面基金公司内部要反思,中介机构、媒体都需要反思,投资者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前段时间到英国考察,我发现英国的基金公司都不关心排名,既不用每天算排名也不宣传排名。

    在这里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过分突出明星基金的业绩,过度宣传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夸大基金经理的实力。不鼓励明星制也是为基金经理考虑,因为过度宣传一些所谓的名星基金经理,加重了部分基金经理的浮躁心态,以为有两年不错的业绩人生就划上了句号,其实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这短短的磨练根本不够。许多基金经理也就30多岁,正是从学生转型到成年人的过程,太多的光环不是好事,容易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走弯路。以我们旗下的天益基金为例,该只基金三年收益已经接近580%,和短期排名相比,我觉得我们全行业更应该关注这样的“长跑冠军”,同时去关注一只成熟基金背后是不是有稳定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

    一家成熟的基金公司要讲究团队的力量,团队制才能保持较好的延续性,才能长治久安。要做好基础性的投研团队的建设,打造好的投研平台,这种细活虽然短期不一定见成效,但有利于长期发展,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一些所谓的名星基金经理身上,而应该通过管理出成品、精品。

    客服人员流动超过基金经理

    记者:人才的匮乏,是否基金业大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谢卫:基金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人才的流动,一个员工能在公司干一两年就很好了,基金公司根本不可能有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家关注较多的是基金经理跳槽,其实基金公司的销售团队、客服人员流失得更厉害,我们找客户经理比银行要求高,没有类似的行业可以给我们提供人才,就只能在基金业内部互相挖,客户经理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做很长时间,流动性非常大,更别说静下心来做投资者教育。而我们的客户在成倍增长,对客服人员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一矛盾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基金公司应加强自律练好内功

    记者:现在大家只看到基金公司为持有人赚了很多钱,有一些违规行为却没有被注意,在这方面,基金公司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谢卫:基金公司必须大力推进内部管理,应练好内功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自律。基金行业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有较好的制度框图,基金业第一批从业人员就没有人出大问题,否则,基金业也难有今天的大发展。当时证监会领导反复告诫我们:你们的使命很重要,一定要自律,要树立诚信自律阳光透明的形象。自律支持我们发展了十年,基金业的蓬勃发展说明我们过去的路是正确的,不能偏离了自律的原则。

    基金黑幕发生在2000年,当时一些基金公司存在着影响股价的行为,而《基金黑幕》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事件后,相关的基金公司进行了整改,公司的理念、行为得到了端正。相对而言,一些后续进入的公司,这点认识上没有当年经历风暴的“老十家”认识深刻。刚开始时我们连应该怎么做都不知道,现在好象做得很容易,难免会放松要求。现在基金业规模很大影响力也很大,更应该小心警慎。

    产品创新必须有所突破

    记者:虽然基金的规模增长很快,但基金的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基金虽然有很多名字,但投资风格和投资特点都趋同,您认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谢卫:基金业要想获得健康良性的发展,一定要在产品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尽管我们绝对数量大,但在质量与技术含量与成熟市场差距很大,我们基本没有运用工具,而国外量化的工具多到我们看不懂,基金业自主创新的效率也很高。我们去英国考察,感觉跟同行没太多共同点,尽管大家都是基金,但产品与组织架构完全是两回事,谈不到一块去。因此,不管次级债出了什么问题,都是美英经济繁荣的标志,一个固定收益产品可以有这么多衍生品,说明它们的创造力非常强。

    1998年推出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是在对基金业还很陌生、以防范风险不出问题为目标的情况下拟定的,对创新有很多限制,我们现在的所有创新都需要指令,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因此首先应该在法律上有所突破,明确创新是合理的,而且要保护创新。我们必须要在产品创新上突破,增加结构化的产品,像吃鱼一样,在人愿意吃头有人愿意吃鱼尾或中间,因此,我们应该有相应的差异化的产品供投资者选择。

    基金公司也需要分门别类进行教育与营销,只有把产品架构分清楚,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做投资者教育。在英国很大的合伙公司,客户就两百多个,管理近千亿英磅,客户说平时不要打扰我一年见四次就好了,可见不同的客户需要的服务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创新的目的就是要让不同阶层的人来参与财富分配,由全社会共同承担风险,把一部分国家、银行的风险转移出去。次级债为什么没有引发危机,就因为它的产品结构非常清晰,高风险的产品针对富人,低风险产品则卖给老百姓,这样即使出问题,也不会出大问题。

    私募基金应该在公募基金的监管框架下合法化

    记者:您刚才谈到组织结构,国外还有类似对冲基金或者其它一些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这方面,您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做?

    谢卫:我认为私募基金应该阳光化,不是就地合法化而是在公募基金管理框架下的合法化。但要求必须很严格,同时必须有严格的内控系统与监察院制度,对人员也要有要求,比如一只私募基金的关键岗位要有多少人是从公募基金出去,必须要有一些在公募基金服务多少年且没有不良纪律的人,才能保证不出问题少出问题。

    股权激励应该从新、老公司着手

    记者:股权激励是基金业内最关注的问题,您怎么看?

    谢卫:股权最大的好处是留住人才。基金业是一个非常重视人这一因素的行业,人的因素占到99%以上,比银行业人的因素还要高。股权激励的意义不是简单回避人才流动,而是要迎接竞争。未来十年,中国基金业将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随着中国WTO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外资机构会进入中国投资,他们也需要大量中国的本土人才,我们十年基金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没有很好的安排可能被挖走。另一方面,内资银行混业经营已经形成,还有保险公司,都会跟我们竞争,必须要有紧迫感。

    我想,可以从两类公司开始股权激励的试点,一是新设公司可以尝试,二是为基金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老公司,这些老公司团队较稳定人才也较成熟。
来源: 证券时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