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两个“6时代”有何不同
对于现任FX168首席外汇分析师的李骏来说,15年前调剂外汇市场上美元奇缺、人民币疾速贬值的情形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正在交通银行任职的他负责美元结售汇业务,大概在1992年底和1993年初的时候,美元对人民币的市场汇率一路上行,在6元的档口上几乎未作停留,就瞬间穿破了7元的关口。
15年过去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比价昨天再一次回到了“6时代”。李骏表示,现在已是今非昔比,中国的综合国力、宏观经济以及金融环境都比15年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顾我国的外汇体制沿革就会发现,在1994年1月1日我国宣布取消双重汇率制度之前,存在有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两路同时存在的汇率价格体系,但是当时外汇短缺,外汇资源在需求与供给者之间的配置“错位”,造成官方牌价“有价无市”。
与此同时,从1988年开始各地陆续建立起来的外汇调剂中心却异常繁荣。1993年前后,国内经济过热,出现了通货膨胀,进口需求猛增,“外汇是很稀缺的东西,市场认为人民币会大幅贬值、外汇会大幅升值,因此都在抢购(外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回忆起那时的市场行情,也同样有着深刻的印象。
15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一次演绎了“破7”,进入了“6时代”。但除了上一次是贬值过程、现如今是升值过程这一基本差别外,两个“6时代”还有着许多无法相提并论的背景因素。
15年前,作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经济指标,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约为200亿美元;如今,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比15年前增长了70多倍。15年前,国内金融秩序较为混乱,大量银行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如今,我国金融市场经过多年建设,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市场,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两次‘6时代’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李骏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还是没有反映出其实际价值,所以“破7”之后还将继续走升。
2问:升值步伐会否放缓
对于人民币的未来走势问题,雷曼、瑞银、美国银行等多家投行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第一季度以来人民币升值4%,尽管他们也预期人民币会持续升值,但是并不能以过去数月内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作为未来的参照。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会减缓。
对于人民币在一季度升值4%左右的问题,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汪涛认为,这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元贬值所推动,人民币在有效项目上并未有较大幅度升值。雷曼兄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则认为,去年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是原料、食品和全球市场其他原材料价格飙升所造成的进口价格上涨,而货币升值有助于抑制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
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孙明春指出,随着政府的工作重心从抗通胀转向促进就业,升值步伐应该会在下半年显著减速。“政府下半年的政策焦点可能会很快从防通胀转向失业问题,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胀,会放慢货币升值步伐。”
汪涛也预计,一旦通胀压力使得出口数据出现明显放缓或减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调整速度会减弱。他预测,今年6月底人民币汇率将打破6.8,到年底将升至6.65。
在汇率政策方面,孙明春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在管理人民币汇率时将更加重视有效汇率,并预期美元在下半年将相对其他主要货币(例如欧元、英镑和日元)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可能不会像第一季度那样快。
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指出,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不能以过去四个月左右的升值情况作为参照。首先,人民币并不是对所有主要货币升值,而是对美元升值;第二,“热钱”回流的可能性;第三,美国和全球经济今年上半年将进一步放缓,这将会有利于上述经济体的出口。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将有所下降。
3问:升值能否抑制通胀压力
自从央行在去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利率和汇率的协调配合来缓解通胀压力,汇率工具的作用就被市场投以更多的目光。随着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次升破7元关口,行进在快速升值途中的人民币是否能够对高企的通胀压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又再次被关注。
去年央行在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利率和汇率的协调配合作用,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其后人民币汇率表现积极,以快速升值之势带给市场不少意外。“为了抑制通胀压力,事实上央行已经把汇率工具推到第一线来了。”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
今年3月两会召开时,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人民币适当升值或者稍微快一点,有助于抑制中国货币的通胀压力。但他同时指出,抑制通胀压力不会成为汇率机制改革或者市场汇率浮动变化的主要原因。
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运用汇率工具缓解通胀压力的做法也应该不断调整。刘煜辉强调,目前外部环境并不宽松,政府的调控思路、考量因素也会有微妙变化。他认为,政府可能会防止过度从紧的政策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汇率升值本质上就会起到紧缩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人民币的升值速度肯定不会超过一季度,而是相对放缓。
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则并不认同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通胀压力的看法。他表示,在理论上上述观点是成立的,但是这需要有比较苛刻的前提存在。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人民币给市场形成了单边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从而造成外汇占款增加、流动性过剩,最终形成了越升值、流动性越过剩的强化循环,这对抑制通胀压力并无帮助。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分化预期的方式,使得资金不再对人民币单边升值产生想象,截断热钱的流入,从而减少因外汇占款产生的被动基础货币投放,最终从货币入手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