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成思危:端正态度 积极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

2014年11月02日 14: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人才培养交流会上的讲话

  金融衍生品在推进国家金融改革、金融创新、金融效率的提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方面都有广泛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建立,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已在逐步发展之中。但由于金融危机、由于有些人对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所以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还没有像预料中的那么好。

  正如我在2005年的中国金融衍生品论坛上所提到的,“要充分估计到在发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无知和偏见。社会上对金融衍生品的认识有一些偏见,且偏见比无知更可怕。有观点认为金融危机是由金融衍生品造成的,这个说法就存在偏见。事实上,金融衍生品本身是一把双刃剑,造成了风险是因为运用不当。一些金融危机,并不是金融衍生品引起的。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实际上是由泰国的流动性危机产生的。还曾有观点认为,金融衍生品投机性强,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Myron Scholes(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提出者)是鼓励了投机,这绝对是错误的。金融衍生品本身是规避风险的工具,而不是制造风险的工具。二是政府职能转变缓慢。政府应该做到支持而不控制,引导而不干涉,做到这点是有困难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终将会转到其应有的位置上。三是人才缺乏。如果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没有人才恐怕搞不起来。中国在金融人才方面是比较缺乏的,在这方面,既要立足于自己培养,也需要从国外招聘。

  所以,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就需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摒除偏见,正确认识发展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意义。从金融工程的原理来说,金融衍生品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投资者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套期保值;二是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品来量身订制适合不同客户特点的金融产品。从金融工程的角度看,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产品的创新。从金融衍生品产生的目的来说,它是为了提高金融效率、更好地防范风险、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但由于投资者的过度投机、销售者的道德风险以及监管者的监管放松,金融衍生品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好的效果。但我们不能责怪金融衍生品本身,而是应该责怪过度投机的投资者、急功近利甚至隐瞒客观情况的销售人员和放弃职责的监管人员。正如手枪一样,在好人手里它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工具,但在坏人手里,当然它就成了抢劫杀人的工具,我们不能把犯罪的原因归罪在手枪本身。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受到人们指责较多的是三种衍生品:一是MBS(抵押贷款证券),二是CDO(担保债务凭证),三是CDS(信用违约互换),这三类产品经常被人说成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但仔细分析这些产品就会发现,从设计思想来说,它们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不能因为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就把原因都归咎在金融衍生品上,这等于因噎废食,并将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创新乃至金融效率的提高。

  鉴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第一,积极培育市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已相当大,而在我国,目前场内的金融衍生品仅有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有些银行也在做一些场外的掉期产品,在境外的一些银行也开始在做一些金融衍生品,但总体的规模较国际市场还很小,还需要大力培育。要进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培育,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有关的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普及金融衍生品的知识,让广大投资者对它有所了解,能够在自愿且自担风险的原则下去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

  第二,注意防范风险。首先,应防范过度投机的风险。一方面,金融衍生品本身可以用来对冲风险、套期保值,适合于不同用户的偏好;但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没有投机,这个市场就没有活力。如果一个期货市场里都是做套期保值的客户,这个期货市场就无法活跃。必须有一部分人存在风险偏好,要做投机,而另一部分人做套期保值,这样市场才能活跃起来。股市也是如此,如果每一个人都是按照理论上的价值来投资,那这个股市早就没有买卖了。股市之所以有买卖,就是因为有人认为股票的价格比它应有的价格还低,现在买进后将来可能要涨,这是买进的动力;而有的人认为股票价格高于价值了,所以要卖出。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股市才能有交易。这样看来,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过度的投机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金融衍生品市场最初发展的时候,我们要采取更多的防范过度投机的措施。例如,这些措施就包括:股指期货的参与门槛设置在50万元以上、设置较高的保证金率、设置涨跌停板等。当然,门槛高了以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活跃度肯定会受影响。随着监管经验的增加、投资者的不断成熟,这些限制措施都可做适当的调整。就像香港在推出恒指指数期货十年以后推出了小型的指数合约,让更多投资者能够参与股指期货。其次,应防范金融衍生品销售者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很多销售者仅仅因为所推销的金融衍生产品数量与业绩挂钩,就对客户隐瞒了其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或者轻描淡写的淡化了风险。客户因为不可能非常了解真实情况,最后上当受骗。例如,香港就出现过“雷曼迷你债券事件”。我国目前理财产品的销售也存在这个问题,有的理财产品宣传的非常好,但是没有把风险跟客户说清楚,很多客户就是看到收益率高就买进。所以,在金融衍生品的销售上,应注意避免这方面的风险。最后,还应注意金融衍生品监管上的风险。金融监管和创新是一个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过程,如果没有监管,肯定要出很多问题,但如果监管过死,创新又可能出不来。金融监管是不能放弃自己责任的,但是监管必须依法、合理、适度、有效,而且监管最重要的是要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监管目的。

  第三,加强金融研究。金融研究的质量将决定我国金融衍生品能否顺利发展。然而,我国目前的金融研究,结合中国实际的还比较少,且还存在急功近利趋向。不少人研究问题,都是用西方国家现成的方法,但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完全用国外的研究方法来套中国的情况,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在掌握西方国家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只要你的研究是确实符合中国实际,是通过深入思考的,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研究还是会发挥它的作用。即便是研究出来负面的结论也没有坏处,因为负面的结论至少告诉我们,这条路走不通,同样也非常重要。所以不见得所有的金融研究的结论都是正面的,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按科学自身的规律去走。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发掘金融人才的面要广,不应只看重学历和名校。学历固然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着你经过了训练,但也有人是通过实践出来、慢慢再自学成才的。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也不能完全迷信名校,在经济学里就有统计歧视的说法,坦率地说,名校里的最后一名,不见得比得上非名校的第一名。二是课程设计、教材设置都需进行改进。例如,我们的课件需要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对国内金融问题的案例分析;我们教师的水平还需要提高,金融教材应该有英语版本等。三是金融专业的学生应注意加强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金融专业的同学如果不能直接看英语的文献,就很难跟上国际金融领域最新的一些发展。想在金融研究方面做出好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希望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数学、计算机、英语这三个基本工具上多做努力。四是注意培养“四维”的知识结构,即专业的深度、相关学科的掌握、哲学的高度、足够的远见。只有这样培养出的金融人才,才是真正的、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五是应注重培养金融人才的实践经验。很多教授期货的老师,自己都没做过期货,想教出好的学生来很难。希望除了中金所以外,期货业协会也能关注实践的问题,能够让大家有更多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再结合理论,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干的金融人才。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