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媒汇
一个没骑过、甚至就没怎么在街道、城区看到过的共享单车永安行,据说有望成为“共享单车第一股”。
可市场上主流的玩家,难道不是摩拜、OFO、小蓝单车,永安行,怎么就成为了“共享单车第一股”这一烫金的名头。
从数据上看,”用户付费共享单车业务收入”仅占永安行2016年营收的0.05%,其绝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面向政府客户的有桩自行车服务。
永安行,并不能算是共享单车的深度玩家,即便也入了下局,或者也是表个姿态,毕竟当下这个概念,最好讲故事,也最容易有投资接盘。
也就是说,所谓的“共享单车第一股”这一名头,很可能是永安行自行给出的包装,为其IPO进程蒙上一层资本热捧的外衣。
最新消息显示,永安行的IPO申请已获审核通过,这意味着未来6个月之内,永安行将在A股上市。
换句话说,永安行将成为第一个打着“共享单车”旗号上市的企业。实质上,这也确实是个旗号而已。
据了解,在2016年下半年,永安行开始在成都、昆明、长沙等城市少量试点布局无桩单车共享业务,目前已投放5万辆左右,该部分业务由等几个子公司经营,且形成营业外收入尚不足百万元。
彼时共享单车已经成为资本追捧的风口。更关键的是,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总共5万的投放量,在共享单车企业疯狂造车、投放、扩张等的背景下,微乎其微,可说不值一提。几个数字是,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共享单车预计投放总量将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企业上,截止2017年1月, ofo单车投放量便已超过100万辆。
不难看出,永安行入局共享单车,只是蹭个噱头而已。资本运作,搞这种概念炒作,司空见惯。
骨子里,永安行跟以摩拜、OFO为典型的共享单车企业完全两样,甚至永安行不是摩拜、OFO等的竞争对手,而是与共享单车这一行业对敌。
资料显示,永安行成立于2010年,2013年完成股改。目前,永安行的主要业务为由政府付费投资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业务(包括系统销售业务和系统运营服务业务),2016年公司又新开展了“用户付费共享单车业务收入”以及“骑旅业务收入”,这两项新业务的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0.17%。
一个事实是,倘若未来无桩共享单车发展势头迅猛,城市下沉速度较快,可能会对永安行未来拟投放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城市的投放进度和规模影响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其招股说明书上,亦提及这点风险。
但这不妨碍,永安行同样炒作共享单车的概念。
这并不是第一次永安行冲刺IPO,在 2015 年 6 年,永安行曾披露过 IPO 申报稿。在此次招投书中,“共享单车”一词出现约226次,而早在2015年6月的那版,有消息称,共享单车一词仅出现了不足10次。比较两者,相差达20余倍。
所以,这可能是资本包装上市的套路而已。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概念包装的同时,永安行也给共享单车泼了一盆冷水,其表示,由于无桩共享单车这一新兴模式出现时间尚很短,行业中多为创业企业,目前多处于早期投资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因此未来的持续性和发展方向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倘若因经营模式探索不成功、商业环境变化、投资环境变化等,不排除出现无桩共享单车业务发展停滞等情况。
要知道,从业务构成上看,永安行的主要营收,会受到无桩共享单车企业发展的挤压。
此前永安行曾计划大幅布局共享单车,并于今年3月1日与蚂蚁金服、深创投等8家投资机构签订投资协议,约定投资机构向永安行低碳增资。令人意外的是,IPO前夕,这一合作协议终止。
可以推测,面对烧钱愈演愈烈的共享单车,永安行反观自身半年来的投入和收益比,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暂时围观。
即便如此,它也已经借着这股东风,实现其登陆A股的目标。只是不知,其他仍在红海中拼杀的,能否安然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