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大股东祭出秘密武器 质押股票变减持套现
“有的公司发行私募可交换债就没打算还。”债券投资经理赵响(化名)惴惴道,“有家公司的私募可交换债已出问题了。”赵响吐吐舌头,截住了话头。
大股东减持套现一直被投资者诟病。如今,精明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使出了新的秘密武器——私募可交换债来减持套现,以绕开监管,瞒过投资者。私募可交换债审批简单,质押率高,在最短时间内,可帮大股东减得一股不剩。现有十多家上市公司发行了这种可交换债,还有至少数十家公司排队等待发行。
洞悉
债券投资经理是近几年个人财富积累最快、职业发展最顺畅的一部分人。由于他们投资的市场只有机构投资者参与,这些债券投资经理“低调”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其幸福生活很少为大众所知。
赵响就是这部分成功者中的一员。他供职于一家中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职责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拜4年债券大牛市所赐,赵响每年的投资收益率都在公司排名中位列前三。因此,赵响的职位升迁速度特别快,不到40岁就被提拔为投资总监,个人收入在同事里也是遥遥领先。
“我的职业历程在债券投资经理中没什么特别之处,可以说整个债券市场的参与者都受益。因为债券市场持续牛市,收益率远好于股市,所以市场上资深的债券投资经理特别稀缺。基金公司里做债券投研的,一两年后就能当基金经理;而做股票投研的,一般都要做三四年才能当上基金经理。”赵响说。
但最近赵响隐隐感到债券牛市可能快到头了。他的判断依据是,起到“债市大盘指数”作用的10年期国债利率持续走低;同时,中美两国利率差已从最高时的3个百分点左右降到了目前的0.3个百分点左右。
而且,一个普遍被市场看好的情况却让赵响格外不安:9月初,在交易所流程中的私募可交换债达到近30家,其中一半已获得通过。这近30个项目的融资规模达400亿元,而去年全年私募可交换债总规模不过142亿元。
秘密
老周是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合伙人,在债券市场浸淫多年。对于赵响欲言又止的私募可交换债,老周呵呵一笑,“债市是大佬云集的地方,什么故事我没见过!私募可交换债就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一鱼多吃’的一种玩法而已。”他轻描淡写地说。
私募可交换债,听起来是个复杂的金融名词。当大多数投资者还搞不清楚它的含义时,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已借助它完成“金蝉脱壳”,从银行间市场套取大笔现金。
老周解释,只要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哪怕是个人,都可以用他们的股票做质押来发行私募可交换债。这种私募债一般期限为3年至5年,利率低于银行的股权质押融资,也低于券商的质押式回购。一年内债券不得转成股票,之后可以选择把债券转换成公司股票,也可以持债到期。
“发行私募可交换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比如大股东手里有10亿元市值股票,那么他基本上可以发行9亿元规模的私募可交换债。最重要的是发行流程简单,门槛低,3个月就能完成发行。即便是把手里的股票全部质押出去,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还在。大股东发债融了钱究竟去干嘛也没人问。”老周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老周曾经接触过这样的上市公司,十年前几个主创人员出资不过几百万元创立一家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市值迅速爆发至40亿元。第一大股东是自然人,持股不到7%,也就是说第一大股东持有的市值约为2.5亿元。但这家公司以控股股东为发债主体,发行了约2.5亿元的私募可交换债,相当于第一大股东所有的股份都从债券市场套现出来。但这家公司一年的总收入不过2亿元,净利润不到2000万。而且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像这样的公司发债后实际控制人就已经套现成功。接下来控股股东拥有主动权:想继续搞企业,可以继续投入;不想干了,可以把公司股权让给别人,钱也不用还了,甩手走人。”老周见怪不怪地解释。
那么谁来接盘呢?老周嘿嘿一笑,“既然是私募债,就是不公开发行,买卖双方商量好就行。合作方式有很多。”
投资私募可交换债目前被认为是有利可图的:最好的情况是一年后股价上涨幅度大于转股价格,收益率高于债券利息;次好的情况是,股价波澜不惊,持债到期,每年也有4%至5%的债券收益率;最糟的情况是,股价狂跌,大股东质押的股票市值不能覆盖发行价格。
“股价暴跌也无妨,再烂的股票也有‘壳价值’。”老周吸了吸鼻子。
“像这样的公司发债后实际控制人就已套现成功。接下来控股股东拥有主动权:想继续搞企业,可以继续投入;不想干了,可以把公司股权让给别人,钱也不用还了,甩手走人。”老周见怪不怪地解释。、
隐忧
可能是年纪尚轻,赵响对私募可交换债甚至整个债市忧心忡忡。“你想想看,大股东如果能通过买卖股票一夜暴富,谁还会踏踏实实经营企业。”赵响说,“那么持有这些公司债券或股票的前途在哪里?”
赵响介绍,一旦公司上市,股东个人财富就成百上千倍增长。这还不算,上市公司发行债券更容易,利率普遍低于一般公司债。且能通过质押股票向银行、券商融资。现在又多了个融资更方便、质押率更高的私募可交换债。
“在国外,大股东质押股票获得融资是很常见的,但质押股票和让渡公司管理权基本是同时发生的;而国内,大股东的大部分股权已经质押给其他机构,可他仍旧保留着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任何重大决策还是大股东说了算。”赵响摊开双手,一脸疑惑。
而这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自然人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减持套现后,实现了个人财富的爆发式增长。
由于是私募性质,加上相对小众,私募可交换债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都不够,各家私募可交换债的条款设置不尽相同,这增加了监管难度。
最让赵响担心的是,从2018年开始,这些从2015年中开始“井喷”的私募可交换债将进入集中兑付期。“很难说债券的牛市还能持续多久。这种背景下,私募可交换债的前景恐怕并不乐观。”赵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