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通教育反思试水C端教训 跨赛道分羹谈何容易

2016年11月15日 07:24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贺 骏

  作为A股市场最著名的“妖股”,去年5月份,全通教育曾以467.57元/股的价格坐上A股第一高价的宝座。彼时,其也引领了整个教育投资领域和“互联网+教育”概念股的狂飙,成为教育行业风口已至的标志。

  不过,第一高价股的身份也引来了无数的“聚光灯”,全通教育主要依赖“校讯通”的B2B模式,也引发了不少质疑。或是受此压力,全通教育也做了向C端拓展的尝试,比如多媒体教辅,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在日前召开的GET 2016教育科技大会上,全通教育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叶学展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承,“我们在C端业务上做过一个试错,就是多媒体教辅,今年我们复盘时深刻反思了这个问题,发现原来每一条赛道里面都有着非常清楚的游戏规则,这不是一个轻易地做2B或者2C的时代。”

  B2B跨界B2C谈何容易

  众所周知,全通教育是以2B模式的校讯通起家的,在凭借着高门槛守住B2B业务之后,面对B2C市场的火爆,从战略布局上而言,试水C端市场,也无可厚非。由此,一年前,全通教育发布了一款面向学生的多媒体教辅产品。

  “我们曾经非常自信地认为,凭借着我们面向全国最多的学校的服务渠道,凭借着很好的客群关系和服务渠道,以及和各地的产品商、主管部门的合作,在此基础上可以把一款产品推广得很好,结果是市场给了我们一个狠狠的耳光。我们发现,2C这条赛道非常依赖于教研团队和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这个跟全通教育‘以服务为擅长’的基因并不匹配,原先的成功优势是很难匹配的”,叶学展反思到,“2B和2C最大的区别是,B端是代理人角色,是代理人对代理人,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从商务政策、报价到日常沟通,是代理人决策的机制。而C端直接影响到终端用户,是影响力决策,人会受到情感、品牌上的因素影响。一个是代理人决策,一个是影响力决策,这是两条不同的产品线。我们真的在琢磨,但目前也没有找到很明确的路径,这个事真不容易。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还是让内容的归内容,让服务的归服务吧。”

  不过,在向C端出师不利之后,全通教育并没有死心,但在操作上可能会有所调整。“ 应该说这次教训让我们回头再来看这件事,未来再试水C端业务时,我们可能会独立出一个团队或者放到上市公司体外,这些是比较可能的一个方向,但目前并没有在内部达成特别的一致”,叶学展表示。

  B2B业务空间依旧很大

  尽管全通教育试水C端遇挫,但曾经被舆论看衰的B2B业务校讯通,却中国移动联手做的是风生水起。

  叶学展表示,“大家猜一下今天的‘和教育’有多少用户?这款产品曾经有一个更熟知的名称叫校讯通。它曾经受到很多地方主管部门以及媒体的攻击,甚至被禁止进入校园。我本人也曾经认为会出现这种可能性:是不是在运营商的短信被大量的流量替代的时候,这款如此成功的行业应用产品也会被替代呢?现在我跟大家说不会,到今天‘和教育’连接了5600万的家长用户,其中有96%的付费用户,这是我们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数据。中国移动一直在推进整个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升级,我们看到除了短信以外,在手机客户端、微信端,甚至是流量包都跟教育有关,中国移动在搭建一个非常大的教育大数据平台。”

  除了牢牢坐稳在中国移动的战车上之外,以渠道见长的全通教育,继续在渠道布局上施以大手笔。近两年来,先后收购了4个省当地最大的校讯通。此外,还收购了继教网、西安智园、上海闻曦,参股了中国教育在线运营方。

  10月26日,全通教育发布的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22亿元,同比增长188.88%;前三季度总营收6.29亿元,同比增长189.61%。在业界看来,全通教育业绩的持续大幅增长,与其大举并购不无关系。

  在人必谈移动互联网、人人微信的时代,全通教育也踏准了节奏。“我们的微信企业号目前已经覆盖将近12000所的学校,服务了超过100万的师生,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我们所有应用在移动校园微信门户上都有自己的一个入口,老师、家长还有相关的人都可以在平台上互动”,叶学展透露。

  对于曾经的“妖股”之称,叶学展表示:“二级市场本身有它波动的规律,有不确定性,当时我们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对资本市场而言,全通教育也是个新手和菜鸟,2014年才上市,资本市场的经验还不够多,曾经有过心态上的变化,但从去年三四季度开始,我们回到了围绕公司经营发展,就是营业额、增长率、渗透率、覆盖率。回到公司基本面,老老实实抓经营,抓管理,抓服务”。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