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科英华“稀土梦”终破碎 前实控人郑永刚全身而退

2016年01月27日 07:1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岳琦 左越

  一桩涉资16.88亿元的稀土矿收购,曾经让中科英华(600110,SH)戴上“稀土光环”而红极一时。随着股价的起起伏伏,围绕着这座矿山的资本故事却一遍遍“历史重演”。

  1月26日,中科英华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终止收购德昌厚地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地稀土)股权,原因包括对方隐瞒或有债务、采矿证被查封冻结、还需资金技改、稀土跌价等。而3年前,在资本大佬郑永刚的操盘下,被多家上市公司追捧的德昌大陆槽稀土矿,被中科英华通过资本运作获得注入预期。

  虽然中科英华的稀土梦碎,但在漫长的交易过程中,当年的操盘手、中科英华前实控人郑永刚已经“全身而退”,中科英华也再次转型,开启新的资本故事。中科英华董秘办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稀土交易为公司前实控人操盘,目前郑永刚已经不再持有公司股权。

  在这三年中,从筹划定增收购到改由自有资金收购,再到收购规模缩水直至终止收购,资本市场同样见证了厚地稀土从“宠儿”到“弃儿”的过程。伴随着此次中科英华终止收购,这场悲喜剧终于落幕。

  稀土旧梦难圆

  在1月22日的董事会上,中科英华管理层终于决定,将前任们留下的“烂尾收购”彻底结束,同时决议“尽快寻求法律途径以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及股东的权益”,但中科英华并没有披露“维护股东利益”的具体办法,而对很多投资者来说,“稀土旧梦”的利益已经无法弥补。

  回望3年前,稀土价格高企,作为战略资源的稀土矿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2013年3月,中科英华宣布拟定增23.73亿元,其中以不高于16.88亿元用于收购厚地稀土100%股权。

  一时间,戴上“稀土光环”的中科英华成为资本市场“宠儿”,股价一路飙升。尽管厚地稀土在储量、业绩和环保等方面面临诸多疑问,但舆论的质疑并未阻止中科英华的脚步。

  然而,中科英华的稀土梦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2013年底,中科英华宣布终止定增计划,改为自筹资金以不超过9.5亿元收购厚地稀土,并已经支付了4.5亿元定金和转让款,而从收购价款看,收购估值缩水超过40%。

  值得注意的是,厚地稀土的盈利预期及其实控人刘国辉的或有债务早已出现问题。2014年初,因为没有“收购前提条件”,影响厚地稀土的“生产经营成果”,刘国辉按照协议给中科英华补偿了8000万元。

  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2015年4月,中科英华公告称,将收购厚地稀土股权比例下调至47.37%,价格调整为4.5亿元,还将向厚地稀土原股东收取1.28亿元的资金占用费。而到了2015年5月,厚地稀土不仅迟迟未能贡献利润,还背上了9000余万元的债务,同时陷入债务诉讼纠纷。

  中科英华1月26日发布的公告称,2013年至今,收购事项因交易对方一直未能按时完成收购前提条件,因未向公司如实陈述厚地稀土的或有债务情况,导致厚地稀土全资子公司的采矿权证被查封冻结,至今未能解除。

  前实控人金蝉脱壳?

  在这场稀土旧梦坎坷进行的过程中,曾经的稀土资产注入操盘者,资本大鳄郑永刚却上演了一场“金蝉脱壳”。

  3年前,正是在郑永刚的操盘之下,中科英华击败西藏发展(000752,SZ)等颇具实力的竞争对手,开始了对厚地稀土的收购。郑永刚还曾与厚地稀土实际控制人刘国辉一起,对厚地稀土做出高额的业绩承诺。

  而从2014年底开始,郑永刚开始逐步减持中科英华。中科英华股权结构极度分散,经过多次减持,杉杉系持股比例截至2015年4月底已降至5.43%。2015年6月,郑永刚继续减持中科英华0.44%的股份,其持股比例一举降至4.99%。

  2015年6月18日,郑永刚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将其所持全部中科英华574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99%)转让给“诺德系”背景的公司。随后,新的实控人确立后,中科英华宣布拟更名为诺德股份,打造“产业+金融”双主业的战略。

  至此,稀土成为中科英华的一场旧梦,而直到郑永刚开始减持后,仍有投资者追问公司,大家都是冲着厚地稀土来投资,“中科英华还能实现转型稀土的战略目标吗?”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科英华之前,西藏发展也曾收购厚地稀土部分股权,但同样是因为“收益达不到预期”等原因,将股权返还原股东。而正是凭借着参与稀土概念,西藏发展当时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通过减持股票大量套现。

  按照中科英华1月26日的披露,厚地稀土“一直未能正常的生产经营”、“还需投入大量资金技改”、“采矿许可证将在今年10月30日到期”。而在2013年2月,西藏发展就曾披露过厚地稀土的风险,包括“自建矿起从未连续正常生产”、“技改的不确定性”、“采矿权有效期”等问题,与中科英华如今披露的情况如出一辙。

  一座自建设起至今从未正常生产的稀土矿,为何能在资本市场撬动各路资本?投资者的种种疑惑仍然待解。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