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资料显示,财通基金子公司上海财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基金子公司”)发行的财通资产—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地资管计划因光耀事件陷入危机,近日财通基金子公司发出风险预警,表示该公司关注到光耀地产倒闭传闻,将针对此事与光耀地产进行沟通核实,并尽快与投资人联系。
截至 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稿时止,财通基金相关负责人在书面回复中明确表示,财通资产已经在第一时间与光耀地产进行积极沟通核实,同时已与投资人联系并反馈了解到的信息,承诺会积极履行资产管理人的职责,切实保护好委托人的利益。
基金子公司浮现雷区
实际上,在此次财通子公司光耀事件发酵前,基金子公司已经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监管风暴。4月底,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证监办发201426号,下称26号文)。随后,深圳与上海监管局接连向辖区内 基金公司下发通知加强子公司业务管理。
在监管的新规中,明确规定了子公司专户产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投资,不得投资于高污染、高能耗等国家禁止投资的行业;审慎投资融资平台、 房地产、矿业、产能过剩行业、影子 银行等潜在风险隐患较高的领域。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各类地产项目为代表的融资链条不断地收紧,基金子公司成为各类地产公司青睐的投资平台,但在预期较好收益的背后也应该看到隐藏的风险浮现。
以国内较早从事房地产业务的 嘉实基金子公司为例,该公司似乎在有意调整着运作的轨迹,将房地产业务从国内转向国外。日前,记者了解到,上交所资管份额单笔现日最大成交5.49亿元,被交易产品来自嘉实基金子公司嘉实资本旗下的委托贷款类资管计划嘉信开元3号,资料显示该产品的三家融资方均为房地产开发或城投企业,此次转让成交规模占到产品总募资规模的74.4%,即初始成立规模的近3/4资金选择退出。不过,嘉实基金的子公司却在通过正在大力推广的外汇通业务直投于海外的地产项目。
但或许国内的多家基金子公司并没有嘉实般“嗅觉灵敏”,此次身陷“光耀门”的财通基金子公司就是一例。这是怎样的一家子公司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60后”基金公司在纯公募业务上发展迟缓,不在少数的公司都把重心放在了子公司上,因为子公司新业务的壁垒相对门槛较低,而老的公募业务竞争已趋于饱和,所以有的新公司会选择从子公司上起步。
财通基金似乎就是遵循着这一原则向前发展的,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消息,尽管尚未实现盈利,但财通子公司发展有条不紊地推进中:记者掌握到的消息表明,截至2014年4月末,财通资产管理资产总规模约250亿元,主要包括房地产业务、政府平台项目类、工商企业类以及其他业务等。以房地产业务为例,该类交易对手业务约占70亿元,占财通子公司房地产业务总量88.6%。
聚焦 “财通资产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资管计划”
如今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光耀地产”搜索,搜索出来的结果是深圳市光耀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失信已经被列入了国家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而瞄准光耀地产,财通基金子公司所设计的产品又是如何失足深陷泥潭的呢?
那么我们来掀开“财通资产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资管计划”的神秘面纱。根据公司方面传来的资料: 2013年12月成立了财通资产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资管计划,总规模2.5亿元。此资管计划为财通基金子公司主动管理的一对多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当时按照公司风控标准严格履行了对本项目的尽职调查义务,从交易对手的信用评估、本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的设置等,均符合当时遴选项目的标准。
公司在解释材料中进一步阐述:1在选取交易对手方面,公司参考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评定的201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光耀地产排名第73位;2在项目审核阶段,公司查询了央行征信系统、最高人民法院网的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系统,并核查网上舆情信息,截至放款之时,根据公司在当时获取的光耀地产征信报告,未发现这家企业涉诉、不良贷款及其他非正常的贷款纪录;3同时在财通子公司与光耀集团签署的保证协议中,光耀集团承诺在任何法院、仲裁庭或者行政机关均没有任何诉讼、裁决、调查或其他程序,并保证就其所知不存在任何可能引起或者导致签署诉讼、仲裁、调查。
关于光耀被列入国家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事,是在2014年1月17日发生,晚于财通子公司该项目的放款时间。
对此,坊间人士担心如果这一计划真的风险爆发,高达2.5亿元的资金如何兑付将成为财通子公司难以解答的一道难题。面对记者质疑时,该公司人士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该产品实际上是一款两年期的产品,到期的时间为2015年的12月,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了如下的几点:1项目土地抵押:经房地产估价一级资质的专业机构评估,总价值为5.6亿元,抵押率44.6%;2项目公司100%的股权提供质押;3深圳市光耀地产集团及其 实际控制人郭耀名均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公司认为该项目的风险相对可控,公司已经在第一时间与光耀地产进行了积极沟通核实,同时会尽快与投资人联系并反馈所了解到的信息,切实保护好委托人的利益。
基金子公司发展走哪条路?
实际上,作为曾经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的基金子公司,如今正在面临着私募阳光化般的烦恼。
首先的一点是,随着基金子公司的纷纷设立,很多公募将重心转到了子公司的非公募业务上,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比如曾经总部在深圳如今搬迁至北京的一家基金公司,现在的重心就是发展子公司的非公募业务。但根据记者的了解,这一趋势的发展有愈演愈烈之嫌,部分母基金公司已经不发公募产品,基金经理和投研人员纷纷离职,偏离了发展的主轨迹。
而对于在监管新规中与房地产一起被列入审慎投资和禁止投资的行业中,高污染和高能耗的行业被禁止投资,影子银行、产能过剩行业、矿产等行业被规定审慎投资。根据记者的了解,确实此前有基金子公司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投资了高污染和高能耗的行业,但是按照监管的新规,实际上国家失禁止包括基金子公司在内的机构用资金的方式来接盘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续命”,让其自生自灭。
同时,记者了解到,此前在基金子公司中所广为开展的“一对多”通道业务也在新规中被明令禁止。以“祸不单行”的财通基金子公司为例,根据某媒体的报道,目前其子公司股票、债券等方面的部分一对多通道业务已经暂停,接受监管层清理整顿。当然,同样命运多舛遭监管层禁止子公司发展的还有资金池的业务,这两类业务的遭禁对子公司的发展有致命的杀伤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财通基金子公司被卷入“光耀事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会让处在迷茫期的基金行业人更多地去思考子公司的未来发展之路该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