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保费收入持续走低 房贷险直面生存危机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1月01日 10:44
袁 方
    上海保监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8月上海房贷险累计保费收入仅0.38亿元,其中含保证责任的房贷险业务收入为0.11亿元。有关人士解释,今年以来,房贷险保费收入低于退保支出,是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加息催化退保

    房贷险是一种保证保险。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房贷险是带有强制色彩的险种:业主以名下房屋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银行要求业主向其指定的保险公司购买房贷保险,最后银行凭着房屋抵押借款合同和房贷保险等给予放贷。房贷险的保险责任通常有三部分组成:自然、意外灾害和人身意外伤害。2001年之前的房贷险版本,是把房屋价格作为保险金额,到2002年,保险金额才调整为贷款金额。

    在许多购房者看来,房贷险被认为严重违背了贷款意愿和现实公平,这影响房贷业务的开展,工行、建行、交行、招行等多家商业银行都已明确表态:以房产抵押担保方式申请个人贷款的客户,可以“自愿决定”是否购买房贷险。

    某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两年来,房贷险业务一直不好,主要是因为银行为争取房贷业务而取消强制房贷险引起的。在央行连续加息后发生的大量购房者提前还贷现象,更是引发房贷险退保风波,令保险公司“得不偿失”。每逢房贷加息前后,办理房贷险退保的工作人员就特别忙碌,这成为一些保险公司的“惯例”。

    据知情人士透露,保险公司支付的房贷险代理手续费用通常超过8%的限制,银行方面唯手续费是图,谁的手续费高,就代理谁的房贷险业务。当初,有些保险公司为获取业务,实际付出的销售成本甚至达到保费收入的30%。

    今年上海退保的房贷险,主要为2002年包含人身保障的住房综合保险。面对大量前来退保的客户,保险公司只得退还剩余保费,而当初给代理机构的手续费却成了“打狗的肉包子”。目前,保险公司已不热衷于推销房贷险。

    房贷险生存空间狭小

    目前,除少数银行还对一手房要求购买房贷险以外,房贷险因保障范围的限制,已渐难找到容身之地。有些地区的房贷险赔率几乎为零,真正的房贷险风险变成了提前退保和中介费用损失。这样的保险,是否还有存在必要呢?

    中央财大保险系教授郝演苏表示,任何一种贷款,贷款人都应做好贷款所购物品保险以及自己的人身意外保障。目前,遇到问题的只是险种本身,并不是说市场没有保障需求。现在人们70%的财产属于固定资产,房产更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应该说保障需求在一定时间内是不断上升的。

    平安财险针对房贷险退保大量增加,为满足客户保障需求、挽留业务,推出“退保劝留”方案。对那些提前还清银行贷款前来办理退保手续的客户,建议将房贷险退保后的全部或者部分金额转成家财险,并可享受较大的费率优惠。据了解,与房贷险相比,家财险在保障范围、投保方式上灵活了许多:受益人是投保人;保障范围也在房贷险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基础上进行扩大,甚至包括第三者伤害的赔偿;保险金额可以由投保人灵活选择,既可以是房屋价格,也可以是贷款金额,或是商议决定。

    专家指出,房贷险最终是否会退市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作为房屋所有人来说,学会使用保险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却非常重要,在没有其他险种作为替代的前提下,提前退保并非明智之举,改以用家财险、人身险替代传统的房贷险,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关链接:

    房贷险退保扣除哪些费用?

    笔者从平安财险了解到,客户办理个人抵押商品住房综合保险退保手续时,须提供保单正副本、银行贷款结清证明、身份证和银行卡等材料。退保时要扣除已经消耗掉的保费和手续费,即按照(实际保费-保险金额已用保险年限所对应的每万元保费)95%的公式计算退保金额。例如,保额为30万元的房贷险,保费4000元,贷款2年后退保,客户退保可拿回(4000-3015)95%=3372.5元。其中,2年所对应的每万元保费为15元,而“95%”为退保所需扣除5%手续费。

    据了解,在上海地区,保险公司收取的房贷险退保手续费比例普遍在退保金额的5%左右,有些公司虽然未将手续费列明,但实际将退保手续费化入保障费用中。看来,客户办理房贷险退保损失手续费是在所难免。

    
 
来源:解放日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