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对创新型封闭式基金非常看好。”12月19日,鹏华基金首席产品设计师曹志刚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在曹志刚看来,对封闭式基金进行创新,实际上是基金公司从投资人的利益出发,为了解决当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问题,对基金产品设计进行的创新。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证监会已经让一些大的基金公司报了创新方案。其中不仅有内资的和管理过封闭式基金的公司,还包括了一些合资的和没有管理过封闭式基金的公司。如南方、富国、鹏华、大成等也都很快着手进行了研究。“未来做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的,并不会局限于管理过封闭式基金的17家基金公司,其他公司也可以管理创新后的产品。”这位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对封闭式基金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寻找一种解决其高折价问题的方案,尤其是寻找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各自优势的结合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封闭式基金是一个很好的品种,从操作上讲比开放式基金更有优势,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收益也更大一些。如果能够消除折价困惑,那么封基的投资空间是相当大的。
从这位人士提供的创新方案中,记者了解到其创新主要从两方面考虑:首先是缩短存续期限,将存续期限从原有的10年、15年缩短至两三年,这样将会使投资收益的预期更明显;其次是基金的定期开放,交替使用封闭与开放两种模式,将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的优势结合起来。例如每封闭一两年就定期开放半个月到一个月,封闭期内基金只能按市场价格买卖,到规定时间就转为开放式基金,打开申购与赎回,这样会使折价率明显缩小。
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将会涉及到封闭和开放两种模式的转换,这是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的一个共识。“深交所动作很快,他们的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平台正好可以做基金封闭和开放的转换,所以马上就派人联络了多家基金公司,积极推广其系统平台,包括登记、结算等技术问题。我们和深交所已经就技术层面的问题进行过探讨,我们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他们都能解决。”某基金公司的一位高级研究员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听到消息,但他认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应该也会有“动作”,因为他们的上证基金通也可以完成这种转换。
当被问及1995年台湾证管当局发动的“救生艇计划”是否会被用在创新方案中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基金公司研究人员都表示,他们认为这一计划不会被采用。“‘救生艇计划’实际上是采取行政手段,迫使折价到一定程度的封闭式基金启动‘封转开’。对于封闭式基金持有人而言,由于封闭式基金定价和开放式基金定价机制不同,‘封转开’在短期内可以为其带来高额收益,然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种方案不仅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大,而且公司的利益可能由于‘封转开’严重受损。台湾经验表明,‘封转开’后基金出现大量赎回的现象,基金规模严重下降,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也急剧减少。”
对于“创新”是改造旧的封闭式基金,还是新发基金,一位研究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他认为创新型封闭式基金首先是一种新发基金,不是对旧的封闭式基金的改造过程。尤其对于刚成立的基金公司,推出新的基金品种会是一个亮点。当然,随着创新品种的演进,对旧的基金也会产生推动。如果新的模式会得到市场和监管部门认同,期限长的基金转向这种模式也是可能的。
“作为研究机构,我们认为只要不违背基本的原则框架,应该鼓励基金公司多做创新,市场将会对其方案做出最终评价。我认为在原有基础上去改进或者直接新发基金都是可行。各类创新方案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没有好坏之分,多种方案可以同时并存。”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