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基金 > 首页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拒绝打折 封闭式基金狂涨直奔净值(表)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2月05日 08:54
贾宝丽
     继上周五全部成功奔上面值之后,封闭式基金昨日继续大幅飙升,大有直奔净值而去的架势。统计显示,截至昨日收盘,51只封闭式基金的市值总额已经上升到1141.16亿元,其截至上周末的净值总额为1413.47亿元,两者的差额进一步减少至269.3亿元,加权平均贴水率则剧减到19.05%。

    与上周四相比,封闭式基金昨日的涨势更为凶猛。截至收盘,有26只基金上涨幅度超过6%,7只基金涨幅超过9%,其中,基金金泰以涨停报收。伴随着各只基金的全线飘红,基金指数也大幅拉升,截至昨日收盘,基金指数报收1771.98点,一天狂拉114.66点,日涨幅达到6.92%,再次创出新高。

    封闭式基金近一个多月来的连续大幅攀升备受市场关注。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支撑封闭式基金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的持续向好,近一个多月来,沪深股指双双大幅上扬,这使得封闭式基金的净值猛增。数据显示,仅上周5个交易日,51只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平均涨幅高达6.22%,其中,净值周涨幅超过7%的基金就有11只。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折价率的存在,尽管经过连续上涨之后,封基的整体折价率已经较以前大幅度降低,但从绝对数值来看,依然存在很大的空间。这使得封基成了“打折销售”的优质资产,对于源源不断涌入市场的大量资金而言,这一块“估值洼地”无疑具有极为强大的吸引力。

    第三个原因仍然是封基的预期高分红,根据规定,到明年4月基金年报披露结束后,封基无论如何也要对其拥有的高额未分配收益进行分红。封基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积累了上百亿的可分配收益,而下半年的行情无疑将使这一块收益急剧膨胀。一旦封基进行了分红,除权后其折价率又将继续拉大,而填权效应的存在将使投资封基的收益再次上升。

    上述因素可以说是支撑封闭式基金连续上涨的基本面因素,而股指期货的预期推出则是推动因素。

    总的来说,封闭式基金的这波行情可以说是以“封转开”、“强制分红预期”为导火索,然后演变成对长期存在不合理折价的封基的价值重估,最后推动封基的交易价格向其净值不断靠拢。而价格的连续上升又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入场,从而又使封基长期存在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得到改善。

    从长期来看,在市场能够持续向好的前提下,目前投资封闭式基金仍然可以获取低于市场平均风险的高额收益。这也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封基才走到半山腰”的主要原因。

    截至昨日折价率最大的前20只基金明细    

    基金简称最新净值(元)昨收盘(元)昨涨幅(%)折价率(%)

    基金同盛1.582 1.222 8.333 22.76

    基金银丰1.588 1.228 8.004 22.67

    基金普丰1.6759 1.296 8.634 22.67

    基金裕隆1.7675 1.368 8.057 22.60

    基金普惠1.7497 1.356 9.620 22.50

    基金景宏1.6677 1.295 7.917 22.35

    基金通乾1.6594 1.290 9.045 22.26

    基金汉盛1.8343 1.427 8.352 22.20

    基金兴和1.664 1.296 9.275 22.12

    基金金泰 1.8547 1.453 9.992 21.66

    基金鸿阳1.5302 1.199 8.605 21.64

    基金同益1.8864 1.479 6.864 21.60

    基金裕阳1.7492 1.374 8.789 21.45

    基金金鑫1.4878 1.170 8.837 21.36

    基金景福1.5905 1.256 7.904 21.03

    基金丰和1.7937 1.418 9.161 20.95

    基金久嘉2.0174 1.595 7.625 20.94

    基金安信1.9712 1.567 9.427 20.51

    基金安顺1.9722 1.571 7.309 20.34

    基金兴华1.9276 1.542 7.606 20.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