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金融证券 | 焦点财讯 | 专题精选 | 滚动新闻 | 金融人物库
财经观察:国企去杠杆

国企降杠杆成去杠杆重中之重 如何稳步推进?

今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到结构性去杠杆,明确了国有企业是加快降杠杆的主体之一。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并对国企去杠杆提出要求。那么,国企杠杆率为何居高不下?国企去杠杆又难在何处?更重要的是,国企去杠杆如何稳步推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将为您一一解答。
中国经济网财经部
头条报道
2017年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见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国各地金融业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创新和新动能培育力度,各地区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基本平稳,资产质量总体稳健。
国企去杠杆正当其时
从长期看,改革开放、区域再平衡、基础设施红利、人才红利、创新驱动等都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从中短期看,我国经济动力正由原来的投资、出口、消费转向为消费、服务为主驱动的经济模式,经济受外界影响有所降低。这一切都增强着当前中国经济的韧性,为减轻国有企业去杠杆造成的阵痛创造了有利时机。
国企去杠杆如何稳步推进?
深化推进去产能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去产能和去杠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国企资产负债率较高的行业,如钢铁和煤炭,恰恰也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些行业的国企举债导致了产能的大扩张。
国企去杠杆难在何处?
一方面,资源和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中,国企是吸收就业的主力。另一方面,经济下行时期,民营企业可能在市场压力下裁员,而国企承担着稳定就业的重任。考虑到国企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使是经营数据不佳,甚至需要举债来维持正常经营时,地方政府也有维护一些国企继续运营的动力,而这增加了去杠杆的难度。
国企杠杆率为何居高不下?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并对国企去杠杆提出要求。这是一个多月以来,中央有关会议第二次就国企降负债和去杠杆作出部署。今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到结构性去杠杆,明确了国有企业是加快降杠杆的主体之一,要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深改委推动国企降杠杆 强化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国有企业降杠杆、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全覆盖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完善内部治理与强化外部约束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做到标本兼治,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去杠杆进程2017年度报告:总体稳杠杆 局部去杠杆
去杠杆需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只有总杠杆率稳了、宏观经济稳了,才有条件实现局部的去杠杆;而局部完成去杠杆,宏观杠杆率才能得到有效控制。规范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根本上还是要约束政府行为,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回到了我们改革的初衷。
中央深改委一个多月两提国企“去杠杆”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完善内部治理与强化外部约束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做到标本兼治,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这是一个多月以来中央深改委第二次提到国企的“去杠杆”。
本网专栏
经点问答
99.jpg
中国经济网正式开通“经点问答”栏目,回应热点话题,普及经济知识。您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关切...
稳抓公司治理的"牛鼻子"
33.jpg
郭树清表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是现阶段深化银行业和保险业改革的...
监管层打击非法集资
77.jpg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持续高发多发,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