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Q3断崖式骤降近100% “药中茅台”12年高增长戛然而止 “水煮驴皮”功效频遭质疑
近日东阿阿胶(000423,股吧)的一纸业绩预告也是引发了市场的强烈的关注,素有“药中茅台(600519)”之称的东阿阿胶其业绩依旧差强人意。
东阿阿胶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96亿元-2.57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79%-84%;预计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仅为0.03亿元~0.64亿元,同比下降82%~99%。
对此,东阿阿胶方面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是受整体宏观环境以及市场对价值回归预期逐渐降低等因素影响,公司主动压缩渠道客户库存并控制发货,从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东阿阿胶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将会下降79%到84%。近年来,东阿阿胶是曾经连续12年保持业绩的正增长,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超过20%,而现在业绩大幅下滑、处在风口浪尖的东阿阿胶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事实上,这是在今年8月发布半年报后,东阿阿胶又一次出现业绩下滑。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阿阿胶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下降36.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亿元,同比下滑77.62%。
继今年半年报业绩大幅下滑后,东阿阿胶面临着再度大幅下滑的业绩寒冬。有分析人士表示,东阿阿胶三季度业绩下滑并非意外,彼时半年报的业绩下滑已经预演了下半年的业绩下滑,而公司明年业绩承受的压力仍然较大,而此次三季度业绩持续下跌无疑又雷倒了大片投资者。
我们不禁要问,曾经的“白马股”、素有“药中茅台”之称的东阿阿胶你到底怎么了?
真假疗效,市场争议声不断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持东阿阿胶价格上涨的依据之一,其一直以来被广泛宣传的滋补功效,似乎被夸大了。
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陈罡,曾在丁香医生发表文章称,阿胶就是水煮驴皮,但熬制工序多了几分神秘。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水煮驴皮后变成了部分水解和纯化的胶原蛋白。遗憾的是,水煮猪皮、羊皮或牛皮,都可以得到类似的胶原蛋白。从营养学上说,它无法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并非良好的蛋白质来源,是一种劣质蛋白,在大多数国家的食品工业里仅作为添加剂使用。该文章也一度引发激烈争论。
此外,人民日报也曾通过微博发帖,直言这些补血神品其实不太靠谱。
阿胶说自己补血、滋补、养颜。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确实是一个问号。随着网络信息的越来越开放透明,消费者对阿胶的了解也会越来越多。一个“水煮驴皮”风波,赶走了多少阿胶忠诚的消费者?如果阿胶不能严格证明自己的效果,这样的事件会一次次在网络上风起云涌。
18次提价涨幅近20倍,“任性涨价”还是“价值回归”
纵观历年股价表现,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多年以来的业绩持续上涨。尤其在2006年以后,秦玉峰执掌东阿阿胶实行“价值回归”战略,不定期涨价就成为东阿阿胶的一大特色。价格的持续上涨也造成了业绩的持续上涨,从而导致了股价的上涨。东阿阿胶也被誉为“药中茅台”。
通过梳理历年公告可以看出,从2006年起至今,东阿阿胶共有18次提价,出厂价从每公斤196元提升至3858元,上涨近20倍,最近的一次提价是在去年12月。对于涨价的原因,历年公告显示,“驴皮资源萎缩”“驴皮采购成本上升”“市场需求旺盛”等是主因,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举个很直接的例子,从2006年至今,东阿阿胶对产品提价共计19次,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和2014年,每天都提价达到3次居多。其中,提价幅度最高的是2011年,一次性提阿胶胶块产品出厂价不超过60%。
从历史经营分析表可以清晰的看出,东阿阿胶的阿胶系列产品的毛利率基本都维持在70%上方,如此高的毛利率,就是在以高毛利著称的白酒行业,也仅仅排名在贵州茅台之后,与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也不遑多让。可见,涨价的核心归于原材料驴皮的理由难免让人产生质疑。
“库存问题”积疾已久,东阿阿胶存货吞噬现金流
有数据显示,2014年以前,东阿阿胶的存货不到10亿元,秦玉峰天天喊着缺原料,甚至要进口驴皮以缓解供应压力。东阿阿胶的驴皮存货量从2016年就开始激增,从4.4亿增加到16.88亿,最高时在2017年甚至超过19亿元。受此影响,2016年后驴皮开始进入降价周期。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下游的提价逻辑自然就很难成立了。
另外在今年半年报中公司方面表示称报告期内正主动降库存、控发货。但从数据上看,东阿阿胶的存货不减反增。截至年中,东阿阿胶的存货占比总资产26.17%,达34.63亿元。
阿胶的存货这些年节节攀升,逐步从2012年的4亿,到2018年的33.6亿,增长了近30亿,现金流都换成屯驴皮了。之前说行业驴皮不够用,但人家福胶却在不断增长。2018年东阿阿胶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0.09亿,同比下降42.58%,2019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更是为-6.32亿,同比下降63.14%。
应收账款激增,信用赊销或难以维持
14年应收票据0.3亿应收账款1.2亿;15年应收票据1.2亿应收账款3亿;16年应收票据0.6亿应收账款3.8亿;17年应收票据5.5亿应收账款5亿;18年应收票据15亿应收账款9亿。
拿2018年的年报来讲,虽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变化不大,但是其实它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增加了很多,说明东阿阿胶其实从2018年开始,它的主要的业绩支撑,通过增加它的信用赊销来实现的。2006年开始,东阿阿胶进行了非常多次的提价,提价如果过多的话,就是会导致一个终端的需求没有办法进行消化,就会造成销量的停滞和存货的增加,从而导致各项财务指标出现变差的情况。
近日央视财经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企业所在地进行了调查。业内人士告诉央视财经记者,以前,阿胶价格连年上涨,经销商主要靠囤货盈利,几十万几百万的囤货曾一度十分普遍,而去年以来阿胶价格不再上涨,销售情况也不理想,经销商慢慢放弃了大量囤积阿胶,转而努力卖货,提升周转率。
业绩遭遇“滑铁卢”,首先表现的就是股价,东阿阿胶自2017年6月26日创历史新高70.90元后,股价一路走低,2019年10月9日,股价29.61元创2015年以来最低点。行情可谓走到冰点。东阿阿胶多年来一直处于提价、囤货、去库存的循环中,而如今遭遇的业绩大滑坡似乎也与不断提价脱不了干系。
昔日的“药中茅台”,东阿阿胶不断给阿胶加设定的目的是想要把东阿阿胶打造成类似茅台一样的东西,但可惜的是阿胶与酒不同,阿胶没有酒那样广阔的受众基础和文化内涵。中金公司则在7月16日下调东阿阿胶评级,将其目标价下调32.4%至33.8元。同时指出,在同时经历渠道与终端压力的背景下,东阿阿胶今年坚决清理传统渠道,探索终端动销新模式,预计全年业绩压力大,渠道梳理所需时间尚难确定。
(责任编辑: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