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千万资金将被冻结

2018年12月04日 17:40    来源: 新浪财经    

  作者:邦德007

  来源:金融科技情报

  金融科技情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日前,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裁定,同意投资人资产保全申请,冻结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歌斐资产)名下银行资金1000余万元或查封相应价值的其他财产。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称,目前歌斐资产相关银行账号已被查封,但具体账号里有没有钱、有多少钱,目前还不清楚。(由于知情人士手中掌握的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书PDF版,处于敏感时期,暂时不予披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金融科技情报在后台索取)

  双方互相指责

  自辉山项目兑付延期以来,辉山项目投资人与诺亚财富双方展开一系列拉锯式维权。辉山项目投资人认为诺亚财富在销售该产品时,未尽到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义务,并指责诺亚财富偷换“应收账款”的概念,对投资人的投资决策造成了明显误导,致使投资人无法全面的评估本项目风险情况。

  面对投资人的多次维权和指责,诺亚财富则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这是极少数投资人为实现刚性兑付要求,采取聚集散布不实信息、穿白衣打横幅干扰经营等非理性不合法行为,并表示将谴责一切打着所谓“维权”旗号,实则干扰基金正常经营管理活动、扰乱社会治安的非法行为。而就在今年诺亚财富举办的钻石年会上,部分参与维权投资人的照片和个人信息甚至被收录在创始人汪静波的演讲PPT内,引起业内人士普遍关注。

  对于双方的不休争论,作为监管层,似乎更加认可辉山项目投资人的说法。

  今年7月31日,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因为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的规定,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江苏证监局在警示函中称,歌斐资产明知道基金受让的基础资产系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沈阳)有限公司(简称辉山集团)对辉山乳业(中国)有限公司(简称辉山中国)的借款债权,却在基金合同中披露为应收账款债权,未履行诚实信用义务。

  同时,江苏证监局还指出歌斐资产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一方面是基金合同关于产品风险的揭示前后不一致;同时,未对尽职调查中收集的辉山中国合并会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仔细审阅,未发现报表中部分数据勾稽关系的明显错误;此外,未对尽职调查报告中的相关公司股权结构图进行仔细审阅,未发现图中辉山集团的股权结构与实际不符。

  疑点重重 应收账款实为借款

  此外,根据知情人士向金融科技情报出示了一份借款协议显示,2016年1月2 日,辉山集团和辉山中国签订借款协议,约定辉山中国向辉山集团分笔借款总额不超过6亿,期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利率为4.35%。约定付息时间为2016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

  借款合同中还特别规定,未经辉山集团书面同意,辉山中国不得自行提出抵消主张,不得私自将本协议项下义务转让给第三人。

  2016年1月29日,辉山集团向辉山中国转款3亿元人民币,2016年3月16日,辉山集团向辉山中国转款2.9亿人民币。

  2016年3月17日,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辉山集团、辉山中国以及杨凯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合同。仅一天时间后,辉山集团与辉山中国之间的5.9亿借款债权,摇身一变成为了应收账款,并以5亿的折价转让给歌斐资产。这是为何?

  此外从时间节点上看,这笔折价5亿应收账款的形成也是疑点重重,距离辉山集团与辉山中国5.9亿借款债权形成仅间隔一天时间。是各方彼此心照不宣,默契配合的结果?还是歌斐资产的办事效率极高?但常识告诉我们,一个项目的成立,从立项开始到最终签订合同,需要经历立项审核、尽职调查、风控管理、法务审核等一系列程序,而这些程序如果是严格执行的话,在一天时间几乎不可能全部完成。那么,歌斐资产是怎么做到的?

  对此,上述知情人士向金融科技情报出示了一份名为《***行政复议(歌斐资产)案卷摘抄》显示,2017年12月26日,歌斐资产一名工作人员蒋某在接受监管层问询时,详细的介绍了优选一号、优选二号基金的合同成立过程。

  据蒋某回忆称,2016年1月,我司创新业务部投资总监加入该项目,并安排团队开展尽调,并于1月中旬首次现场尽调,2月下旬我司高层与辉山乳业会谈,2月底形成完整的项目尽调报告以及PPT版本,3月31日产品成立。

  那么,问题又来了,蒋某在接受问询时明确表示3月31日产品才成立的,为何歌斐资产在3月17日就与辉山集团、辉山中国以及杨凯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合同,这种做法合理吗?是否与程序相违背?

  尽管目前,诺亚财富一直将辉山项目投资人的维权行为视为极少数投资人为实现刚性兑付要求,采取的非理性不合法行为。但是随着辉山项目投资人的积极举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诺亚财富在销售辉山项目产品过程中存在虚构或违规的情形。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