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医疗界华为”今日上市冲破800亿 它能成为创业板第一吗?

2018年10月16日 15:1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编辑 赵云 陈俊杰

  今日(10月16日)上午9时30分,证券代码为“300760”的迈瑞医疗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这家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历经3年时间终于成功回A。

  

  在开盘触发临时停牌半小时后,迈瑞医疗复牌涨44%封停涨停板,报70.27元/股,总市值达854亿元,位列创业板第三。简单计算可知,若迈瑞医疗再收获5个涨停板,市值将超过当前排名第二的温氏股份(1257亿元);若再收获7个涨停板,市值将超过宁德时代(1518亿元),成为创业板新“一哥”。

  多项指标创下创业板之最

  据了解,迈瑞医疗本次首次公开发行A股12160万股,发行价48.8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59.3亿元,为创业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笔IPO。此前,创业板募资额最高的公司为宁德时代,募资总额为54.62亿元,募资净额为53.52亿元。

  迈瑞医疗称,计划将本次募集资金用于光明生产基地扩建、南京迈瑞外科产品制造中心建设、迈瑞南京生物试剂制造中心建设、研发创新平台升级、营销服务体系升级、信息系统建设、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运营资金等7个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迈瑞医疗此番IPO,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联席主承销商为华泰联合和中银国际。资料显示,迈瑞医疗IPO的发行费用1.83亿元,为创业板史上最高。其中承销及保荐费为1.39亿元,为创业板史上第四,年内第一。这意味着,迈瑞医疗是今年以来给券商带来收入最为丰厚的IPO项目。

  

  迈瑞医疗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深圳,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公司产品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三大主要领域,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是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1-6月,迈瑞医疗实现营业收入68.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25%。

  与此同时,迈瑞医疗在上市公告书中披露了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18年1-9月,公司预计营业收入为101亿元至10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03%至25.23%;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亿元至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42%至50.45%。

  虽然盈利能力较强,但迈瑞医疗也存在一些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称,2018年3月,美国计划对中国航空航天、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品加收25%的关税。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建议征收中国产品关税的清单,公司对美国出口的监护仪、彩超、麻醉机及配件等产品在拟加征关税的范围内。

  2017,公司销往美国的产品(谨慎考虑,假设全部销往美国的产品均在加税范围内)关税完税金额为7.54亿元,如果加征25%关税,关税金额为1.89亿元,占2017年归母净利润25.89亿元的比例为7.28%。

  如果公司无法将相关成本转移至下游客户,将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此外,公司部分原材料的原产地为美国,目前相关原材料的采购渠道顺畅。

  在董事长李西廷看来,迈瑞医疗近年来的业绩增长相当不易,尤以创新功不可没。“我理解的创新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笨功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的过程。”李西廷在上市仪式上说,现在迈瑞已有1700余名研发工程师,近3年平均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

  从美股回归到上市一波三折

  迈瑞医疗2006年曾在纽交所上市,在上市10年后于2015年从美国退市,之后于今年年初向证交会提交招股书申报稿,整个步伐紧跟同年从美股退市的医药独角兽药明康德。

  据《财经》此前报道,迈瑞医疗的退市与中美资本市场的估值差异大相关,虽然国内资本市场逐步提升医疗器械企业的估值水平,中美估值差异不断加深,部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美估值或只有A股市场的40%。

  另外,根据其招股书,迈瑞医疗无论从营业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都是国内毋容置疑的领头羊,同行上市的公司当中,如新华医疗、乐普医疗、鱼跃医疗从营收规模上看,距离迈瑞均有一定差距。

  迈瑞医疗从美股退市后,曾在2017年5月向证监会提交招股说明书,拟中小板上市,但今年2月13日迈瑞医疗主动撤回材料。到3月30日,迈瑞医疗再次提交招股书转战深交所创业板,保荐机构也由中银国际和华泰联合证券,变更为华泰联合证券独家。

  根据媒体报道,这主要是因为迈瑞医疗的无形资产占比高,不符合中小板的申报规则。中小板要求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而迈瑞由于过往并购较多,商誉加无形资产的占比超过了中小板的限制,而创业板并无这一要求。

  国产医疗器械崛起任重道远

  放眼国际市场,还有很多中国品牌没有走出国门,国内的高端医疗器械以及尖端的高值医用耗材市场仍为外资企业占据优势,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未改变,“中国智造”任重道远。

  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由109亿美元增长至17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2.24%。同期,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由157亿美元增长至21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6.08%。与进口总额相比,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相对较快。

  

  2009-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图片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依据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天风证券研究所医药郑薇团队发布的研报称,作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国家之一,中国市场具有人口红利,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未来5年增长约为15%~20%。但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国产占比较低,除个别细分外(如心血管支架),大部分进口占比超过80%,具有较大的替代空间。

  具体而言,今年3月,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医疗器械监管起步较晚,医疗器械企业小、多、散和低水平竞争的现象尚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加速提高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医药器械研发的产、学、研联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努力向高端市场突破。比如迈瑞医疗已经在国内高端监护仪市场占有率达49%,五分类血球仪、全自动化仪和彩超等核心产品的部分自主创新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从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来看,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中国虽然有2000余家获得出口认证的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在规模、品牌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又缺乏核心技术,对外出口只能以OEM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总体处于不利地位,医疗器械进口替代仍任重道远。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