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类股东清理催热"解包还原"业务

2017年11月02日 08:16    来源: 金陵晚报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

  虽然监管部门关于拟IPO新三板公司“三类股东”清理问题,尚未出台明确指导意见,但随着想要在沪深交易所IPO的新三板公司逐渐增多,机构的“解包还原”业务被不断催热。

  新三板行业内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虽然需求很多,但目前“解包还原”业务比较杂,机构报价不一,过桥资金使用混乱。

  机构频频来访

  过去一个月,江苏地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董秘连续接待了四拨来访的机构人士。让这位董秘印象深刻的是,在交流中,这些机构无一例外都提到,可以给新三板公司“三类股东”做“解包还原”业务。

  “好像突然的,机构都开始做这个业务了,他们也跟我聊了几种解包的方案,报了价,但因为现在监管部门还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到底怎么解决才能符合IPO要求,我们心里也没底,所有就想再看看。”这位董秘对《金证券》记者说。

  在上海,另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刚刚和当地一家机构达成了三类股东“解包还原”业务协议。这家公司的一位副总告诉记者,因为几位股东对IPO都比较迫切,以防万一,不得不先把“三类股东”处理掉。“很多机构来问我们,包括券商、私募和投资公司,但我们比较保守,觉得还是应该听专业人士的,所以最后选了一个券商人士牵头的机构。主要是通过过桥资金的方式,将三类股东转化成有限合伙形式。”

  海通证券投行一位人士在和《金证券》记者交流时表示,之前都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想要IPO了,在券商建议下,才想起来要处理“三类股东”,“但现在想IPO的新三板公司太多了,很多公司意识特别强,即便还没达到主板上市标准,也已经想着要清理了,很多机构嗅到了这块市场。”

  仍无指导意见

  所谓“三类股东”,指的是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

  这需要将时间点拨回2015年。当年10月,股转系统曾公开表示,“在拟挂牌公司中,以私募基金、资管计划及其他金融计划进行持股的,可不进行股份还原或转为直接持股,但需要做好相应的信息披露工作。”这一表态,导致大量资金通过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对新三板企业进行投资。

  由于当时市场对新三板预期极好,大多忽略了证监会对“三类股东”的态度。一直到新三板不断出现挂牌公司A股IPO的时候,外界才意识到证监会关于“三类股东”的态度和股转系统并不相同。

  2016年4月市场消息称,拟申报IPO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股东中有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的,按照证监会要求,必须在申报前清理。此后,关于清理“三类股东”消息不断。虽然至今证监会尚未出台具体指导意见,但在IPO实务和保荐人培训中,已经可以确定,证监会对“三类股东”持股的公司IPO比较谨慎。

  报价相差太大

  新三板行业内一位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其实“解包还原”业务没有什么难度,无非是将三类资产计划打开,再重新包装成符合要求的样子入股。但现在主要问题是监管部门没有具体指导,如何解包,才能符合IPO要求,这是大家想知道的。

  “刚开始扩容时新三板有一个乱象是,入场资金特别多,但资金来源非常复杂,不好追根究底,解包后,这些资金还要不要留下了,怎么安排,IPO审核时会追究到哪一步。”这位人士补充。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因为提供的方案不同,机构对于“解包还原”业务的报价也相差十万八千里,“有的说只要给个过桥资金的利息就行,有的报了七八十万,这种事也没有定数,就看公司认不认了。”前述江苏地区新三板挂牌公司董秘说。

  上述海通证券投行部门人士则告诉《金证券》记者,因为一些公司急于清理“三类股东”,行业里还出现了机构欺诈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现象。他提醒,在明确指导出来之前,公司还是要多听听专业的意见,明确自己的“三类股东”风险到底处于什么阶段。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以来,已有17家新三板公司A股IPO过会,目前在排队的则达到15家左右。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