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收缩业务“熬”利空Vs主动抢发行谋抄底 债市低谷众生相

2017年05月15日 07:4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毫无疑问,债券承销是今年最难做的金融业务……”王骞几天前在朋友圈写道。

  “市场就这样,今年大家应该都不好过,但债销更难啊。看我分享的那篇文章,就是我们现在的真实生活,到处求神拜佛,但也做不了几单。”王骞向记者诉苦,“上周五监管层出来安抚市场情绪,估计短期有所缓和,但该去的杠杆还是得去,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

  他所在的券商债销团队,曾在“债牛”时创造出辉煌的战绩,然而“吃闭门羹”成为近期的工作常态。

  “不同的机构都有自己的压力。”王骞说,“比如券商资管,短期的集中赎回导致资管计划的管理人只能抛债不能买债,二级市场都在卖,一级市场还有心情买吗?”他还提到,按照常理,管理人在一、二级市场都可以买债,只不过在市场情绪比较好的时候,收益率一路下行,最先在一级市场买到债券的机构通常赚得更多。但由于当前市场的非常规状态,部分风控良好、“子弹”充足的机构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捡别人“割肉”抛出的债券,价格往往比一级市场的还好,这也加重了债券承销的工作难度。

  另外,王骞称,监管层此前给各券商下发了一份征求意见稿,指导券商大集合产品不能再购买非公开 公司债 和ABS,而前者是债市交易的主要品种之一,这对机构的买债需求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称:“虽然是征求意见稿,但对券商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大集合产品中不允许持有的品种,要么卖,要么调到小集合。大集合和小集合的区别在于投资者人数和起投金额,前者类似于公募产品,后者类似于私募产品。”

  “严格来说不是清理,而是按照要求进行整顿,使其更加规范化,比如对产品的投资范围,以及资金端和资产端的久期错配程度等都有一定的规定。”华中某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虽然还不是执行稿,但对市场的增量和存量都有一定影响。在政策没有明确之前,券商内部应该是按照最严格或接近最严格的标准来执行。”王骞称。

  与此同时,他还提到,以往债市有一股比较大的买方资金来源于农商行和城商行,他们通常由自己的投资团队来买债,但当前 银行 限于自查,没有精力开展新的业务,传统的买方便又少一个。“此前部分大的农商行还是市场比较积极的参与者。”他称。

  由于上述的原因,也导致市场估值往上走。“比如我们下周要发一个2A的债,票面 利率上限可能会放到6.3%,而在去年10月国海事件之前,这只债可能只要3.8%-4.0%的成本就能发出来。”王骞说。

  “债券很难卖出去,债销很难做,不是哪一家这样,现在大都如此。”上述华中券商资管人士说,“目前强监管的态度还在,只是节奏和时机可能会更巧妙,不希望对市场的冲击过甚。不过,此前几年尤其是去年加杠杆、委外等形成这么大的市场规模,需要时间慢慢消化,转向合规经营,这是好事。在这种情况下,谁敢逆势而上、大干快上扩规模呢?慢慢熬吧,现在公司领导都不给我们设KPI考核了,业绩和大市场挂钩,所以我们总说,‘在牛市要拼命赚钱,不存在赚够一说;熊市活着就行,不存在什么目标’。”

  部分 债基“抢”发行

  “债市到了‘冰点’,这个基本是共识了,但区别在于不同机构对待‘冰点’的态度。”北京某中大型公募固收投资总监说。与上述债销人士感受不同的是,据他了解,部分 基金公司正在加快债券 基金发行的速度,颇有股逆势而上的意味。

  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市场上正在发行的 债券型基金共85只,占同期发行各类型基金的44.5%,其中纯债基金52只,二级债基25只,被动 指数型 债券基金8只。另外,同期发行的偏债 混合型基金共8只。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基金产品中,发行期短于1个月的就有21只,其余基金募集日多开始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募集结束期多在6月上旬之前,这与年初同类产品动辄3个月的发行期相比,缩短了许多。其中,银华、前海开源、南方、 景顺 长城、建信、工银瑞信、鹏扬等公募基金公司的相关产品发行期较短。

  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投资者在市场最冰冷的时候去买往往不会亏损,反而在市场最火热、随便一只产品都能达到50亿、上100亿的规模时,投资者介入就最容易出现亏损。“我们决定知难而上。而且为了抢时间和抢速度,两只债券产品都将于5月中上旬前后发行,发行时间也仅为3周左右。我认为今年年中是债券市场最好的建仓时点,因此要抢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买入债券,目的是让我们的客户盈利。”他说。

  他介绍,鹏扬团队对债券市场有一套基本的分析框架体系,在过去15年中在市场大的拐点上从未犯错。该分析框架体系主要围绕基本面(决定市场中期趋势,占60%-70%的权重)、资金技术面(供求关系,影响市场3-6个月的趋势,占20-30%的权重),以及估值(辅助手段,占10%左右的权重)展开。

  “按照这个框架体系,我们现在的观点非常鲜明:债券市场基本面变得越来越有利,经济名义 GDP增长已见顶,从主动加库存阶段变成被动加库存阶段,而往往在被动加库存阶段,是左侧进入债券市场最好的时机。同时, PPI见顶, CPI持续低于预期;金融去杠杆制约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性‘偏紧’基础上或更趋灵活。”杨爱斌称。

  从资金技术面来看,二季度监管政策集中,市场弱势调整,但实际市场上长线的钱非常多,在等着市场超跌产生的配置机会,因此将在二季末形成黄金建仓期。“我们在去年10月建立了一个核心观点,即债市一定是三波跌,第一波是反映基本面,第二波是反映政策收紧,最后一个阶段是市场自身的负反馈,包括监管者、公司风控、市场中投资者的止损行为等,现在就是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下跌才有更便宜的买入机会。”他说。

  从估值的角度,杨爱斌表示,收益率阶段上行幅度接近2013年大熊市。“反映无风险 利率水平的7天回购利率已经到了2013年以来的76%分位,但是2013年以来已经降息6次。同业存单到了85%分位,票据贴现利率回到了一半的水平,互换利率75%分位。从调整幅度上看,2013年是债券大熊市,调整了130BP-170BP,现在 国债 已经调整了100BP,国开债也调整了140BP左右,也就还有20BP到30BP的调整空间。如果在未来2-3个月完全体现,那么现在买债基就像在2013年底买入债基,就能有不错的收益。”

  总结来看,他认为,债券基本面面临非常好的转机,但是资金的供求是不利的,因此二季度还会受压。“这种受压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建仓机会。”

  同时,相比去年底市场的“冰点”,他认为此时有明显的不同:“从通胀角度看,4月份PPI、CPI同比涨幅分别为6.4%和1.2%,CPI相比去年12月份明显回落,PPI则从持续上升变为逐步回落的趋势,整个通胀的环境正在变得更加有利于债市走强;而从实体经济运行方面看,目前企业部门正处在主动加库存后期,即将进入被动加库存时期,这一情况相对去年四季度的被动去库存对债市更有利。并且我们判断名义GDP增速在二季度可能回落,三季度实际GDP增速可能出现回落,这两点是去年四季度不曾有的情况。”

  华创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 分析师周冠南也告诉记者,从他们与多家机构沟通的结果来看,整体上大家相对偏谨慎,但也有部分机构如果原本杠杆比较低,同时又拿到新增的或负债端相对稳定的资金,也会主动去做一些配置,主要集中在短久期、高评级的品种,策略偏防御。大家都在等待6月自查摸底后以及三季度基本面经济数据下来后的市场机会,准确来说,大家当前更类似于处在“蓄势”的阶段。

  监管仍是核心因素

  5月11日,十年期国债现券170004利率大幅下行6BP,国债期货T1709大涨0.76%,金融市场走势似乎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

  “对于上周四债市的变化,我们更倾向于反弹而不是反转。金融去杠杆的大逻辑没有发生改变,在行业达到监管要求之前,这仍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对于时机和节奏的把握会更加谨慎,监管仍然是后续引起市场变化最核心的因素。”周冠南称。

  她在与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投资者进行路演时得到的反馈显示,机构对监管的范围、进程、执行力度等最为关注。“他们关心的问题很主流,包括同业去杠杆的进程,未来监管还会出台哪些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会不会发生变化,基本面走势会不会造成压力等。还有的比较关心目前的检查细节,和之前的监管政策比有什么不同的影响,资金面什么时候会有明显的收紧,以及银监会在现场检查中可能会做出哪些窗口指导等等。”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认为,监管协调的不同方向决定金融市场的不同结果。他表示,市场对于监管政策预期的变化,是4月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核心脉络。债券市场持续大跌主因包括“严监管+收紧流动性+银行配置高收益资产”。不过,“激进去杠杆”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与经济数据回落的叠加风险,或已引起监管层的关注。邓海清团队在《分水岭:监管协调将成为“债熊终结者”》中提出,监管协调可能有另一层含义:各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实现监管的有序推进。因此,监管协调政策的理解可能会再次出现变化,投资者需要密切观察监管政策的进一步信号。

  (原标题:收缩业务“熬”利空 Vs 主动抢发行谋抄底 债市低谷众生相)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